特指李白与杜甫。二人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成就最高,且生当同时,交谊深笃,故唐人已习惯于将二人并称。杨凭《赠窦牟》:“直用天才众却瞋,应欺李杜久为尘。”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元稹《
合集。佚名编撰。《故宫普通书目·集部·总集类》载是书云:《唐帝后诗》,钞本,一册,共七卷,附诸国诗二卷,清康熙内府钞本。现藏故宫博物院。今编入《故宫珍本丛刊》。
指诗词等韵文为求声韵和谐,音节优美,在句末用同韵之字。近体诗定型以后,押韵成了近体诗格律基本要求之一。近体诗要求偶句押韵(间亦有首句押韵或句句押韵者),除首句起韵外,韵脚只能为同一韵部,且不能押同字,
【介绍】:杜甫大历元年(766)冬寓居夔州(今重庆奉节)西阁时作。诗写阁夜所见所闻景象,悲壮动人。首联起势警拔,颔联尤为壮阔,使人惊心动魄。由鼓角悲壮而联想到野哭战伐,渔樵夷歌,由阴阳代谢而感世变无常
【介绍】:刘方平《夜月》末二句。偏知,独自知道。新,初次。二句写虫声唧唧,似知暖气上升,物候将春而特意透窗纱相报。在春寒料峭中透出暖意,萌动着生机。表现了诗人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新颖独特的艺术构思。
一种茎上有紫褐色斑点的竹子。传说是舜死后,他的两位妃子泪水洒竹所致。见晋张华《博物志》卷八。张九龄《杂诗五首》之四:“湘水吊灵妃,斑竹为情绪。”
律诗以中间两联(颔联、颈联)对仗为常,但有时首联、颈联对仗而颔联不对仗,似首联、颔联互换,故称换柱对。如李白《挂席江上待月有怀》诗即是。
【介绍】:吉中孚妻张氏《拜新月》诗句。诗以庭花凋零衬托赏花之人青春不再之哀怨之情。“自”尤见哀怨之深、无可奈何之态。
传说尧帝宫阶前生的一种瑞草。该草从每月朔日起日生一荚,至月半至,共十五荚。自第十六日起,日落一荚,月末而尽。如小月,则馀一荚,萎而不落。见《竹书纪年》卷上。后或因以“尧蓂”为计历之典。亦谓岁月、光阴。
【介绍】:李端《宿山寺思归》诗句。上句语出《礼记·月令》,古人认为腐草化为萤,此处反用其意。二句描写秋夜万物皆息的景象,烘托了山寺的静谧空寂,表达了诗人彻夜不眠的思归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