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修筑铁路之争

修筑铁路之争

清末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大论争之一。1880年(光绪六年)中俄边境吃紧,应召入京商议军事的淮军将领刘铭传条陈“急造铁路”,指出铁路“于用兵尤不可缓”,并提出修筑北京至汉口、北京至浦口和北京至沈阳、北京至甘肃的南北线铁路。西太后将刘铭传的奏疏发交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刘坤一议复。李肯定修造铁路种种好处力表支持,刘则以铁路阻碍民生厘税为由表示反对。从此持续数年的修路和反修路的论争揭开了序幕。首先反对的是内阁学士张家骧和御史洪良品,他们上疏,或言修路有三弊、或云修路有五害,措词激烈,廷臣附合者不少,西太后遂罢修路之议。论争第一个回合,以反对修路的顽固派的胜利告终。1885年(光绪十一年)李鸿章重提招商集股、兴办铁路。大学士左宗棠支持修路,指出: “外国以经商为本,因商造路,因路治兵,转运灵通,无往不利”。醇亲王奕譞以总理海军衙门大臣的身分与兵部侍郎曾纪泽联衔上疏,指出经中法之战, “始悉局外空谈与局中实际判然两途”,支持修路。从刘铭传倡筑路之议到此时, 已修成唐山至胥各庄铁路,奕、曾联衔上奏后,朝旨批准将唐胥线延伸至天津,并于1888年建成通车。李鸿章奏请接造津通线,此议一出,顽固派群起攻之。先后有户部尚书翁同龢、礼部尚书奎润、内阁学士文治、徐会沣、御史余联沅、洪良品、屠仁守以及刘锡鸿接连上疏谏阻,提出修铁路有“资敌、扰民、失业”三大弊,修铁路是“急其末而忘其本”,沿袭“明季弊政”、“用夷变夏”,辨驳纷纭, “举朝骇然”。西太后将停办铁路七折发交海军衙门、军机处议复。论争处于决战阶段。除奕譞、李鸿章外,两广总督张之洞、首席军机大臣世铎也力主修路。李鸿章于1888年动工在宫禁修建西苑铁路,使西太后及未睹铁路火车的朝廷近臣开开眼界。奕譞、世铎联衔上奏,批驳顽固派所谓“三弊”,痛陈利害。西太后将奏折发交曾国荃、张之洞、刘铭传等人,令其“按切时势,各抒所见,迅速复奏”。于是刘铭传建议由津沽接造通京师、张之洞提出兴建内地干线芦汉线。原持反对意见的翁同龢也一反故态,提出先在边地试行,便利运兵。此时李鸿章进而提出兴办炼钢、轧轨、造机车等十二项工厂,为大规模修筑铁路进行基本建设。1889年,(光绪十五年)六月,光绪皇帝亲政后,发布上谕,正式委派李鸿章、张之洞会同海军衙门“妥筹开办”。坚持修建铁路的洋务派取胜,论争就此结束。

猜你喜欢

  • 约束游学章程

    全称为《约束鼓励出洋游学生章程》。二十世纪初年,中国青年学生掀起赴日留学热潮,不少留日学生倾向革命,开展各种反清活动。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命湖广总督张之洞与日本驻华公使内田康哉商订颁布《约

  • 检籍

    南齐时对户籍的整顿。东晋、刘宋以来,许多富裕农民和庶族地主,常买通官府, 窜改户籍,以逃避赋役,致使国家编户数量减少,影响财政和力役来源。南齐立国后,大规模进行检籍,即检校户籍。政府以元嘉二十七年(公

  • 御史台

    官署名。西汉称御史府,长官为御史大夫。东汉改称宪台,又称御史台,以御史中丞为实际长官。魏、晋、刘宋改称兰台,梁、陈、北朝仍称御史台。御史台是我国封建王朝的最高监察机关,专司弹劾之职。唐高宗曾改称宪台,

  • 舜流四凶

    传说舜摄政时期对四个敌对氏族所采取的惩罚行为。据《左传》和《史记·五帝本纪》说,这四个氏族是帝鸿氏的不才子浑沌(或称驩兜)、少皞氏的不才子穷奇(或称共工)、颛顼氏的不才子梼机(或称鲧)、缙云氏的不才子

  • 槜李之战

    春秋末期吴越之间的一场战争。公元前506年,吴楚柏举之战,楚败,吴人攻入楚郢都,而越则乘吴后方空虚,袭击吴国。公元前496年,越王允常卒,吴王阖闾乘机兴师伐越。越王勾践迎战,两军战于槜李 (今浙江嘉兴

  • 时务学堂

    戊戌变法运动中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新式学堂。1897年10月(光绪二十三年九月)谭嗣同等发起,得到湖南巡抚陈宝箴、按察使黄遵宪、学政江标赞助,创立于长沙。熊希龄任总提调,梁启超任中文总教习,欧榘甲、韩文举

  • 雍正夺位

    康熙末年诸王贵族间围绕皇位继承权而展开的角斗。康熙共有三十五子,除立次子胤祁为皇太子外,有一部分人封为亲王。他们多勾结旗下,树立朋党,互相残害。皇四子允胤禛,暗杀了清圣祖,篡夺了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为

  • 沙丘之变

    秦始皇死后由赵高等人阴谋杀害始皇长子扶苏,立胡亥为二世皇帝的政变。秦始皇于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出游,少子胡亥、左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赵高随行。途中始皇生病,至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

  • 江孜保卫战

    1904年(光绪三十年)西藏军民抗英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英国派出荣赫鹏、麦克唐纳等率领的侵略军万余人,悍然对西藏发动武装进攻。次年3月(二月)英军攻占江孜宗政府。西藏军民为

  • 契丹大字

    契丹族本无文字,惟刻木为信。阿保机称帝建国后,于神册五年(公元920年)正月命耶律突吕不等人,以汉字隶书之半增损之,拼读契丹语,创制多音符方块文字数千,于当年九月颁行。与汉字并用。后世称之为契丹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