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

西晋宗室诸王争夺中央政权的混战。晋武帝鉴于曹魏诸王无力捍卫皇室的教训,分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太熙元年(公元290年),武帝死,继位的惠帝白痴,外祖父杨骏辅政。元康元年(公元291年)皇后贾南风与掌管禁卫军的楚王司马玮等人合谋,杀杨骏及其党羽。以汝南王司马亮和卫瓘辅政。贾后又与楚王玮使惠帝下诏, 杀汝南王亮和卫瓘, 贾后又责楚王玮矫诏杀戮大臣而处死玮,朝廷大权尽归贾后。惠帝立司马遹为太子,因其非贾后所生,被杀。时掌禁军的赵王司马伦,以为太子报仇名义,杀贾后及其党羽。永宁元年(公元301年)正月,赵王伦废惠帝,自立为帝,引起诸王不满。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等起兵,攻进洛阳,杀赵王伦使惠帝复位。齐王冏掌握朝政,引起诸王反对。河间王颙联合长沙王乂,举兵攻冏,冏兵败被杀。长沙王乂因之掌握朝政。太安二年(公元303年),河间王颙又联合成都王颖攻乂,颖遂专断朝政。是年底,东海王司马越起兵攻乂,乂兵败被杀。司马越又举兵攻司马颖,越败,挟持惠帝逃至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河间王颙乘机进兵洛阳,独秉朝政。永兴二年(公元305年),东海王越又起兵攻颙,颙兵败。此后, 越相继杀颙、颖二王,迎惠帝还都洛阳,司马越总揽朝政。光熙元年(公元306年),越毒死惠帝,立惠帝弟司马炽为帝,是为晋怀帝,越仍秉朝政。至此,这场统治阶级间的持续十六年的大混战——“八王之乱”,才告结束。

猜你喜欢

  • 十九信条

    见“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

  • 高邮之战

    至正十四年(公元1354年)元军与张士诚军在高邮进行的一次战争。至正十四年正月,张士诚在高邮建国,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建元天祐。九月,顺帝命中书右丞相脱脱总制诸王诸省军进讨,西域、西番亦发兵相助。出师

  • 逃人法

    清初制止庄丁奴仆逃亡的一项法令。清军入关前,已不断掳掠大量汉人为奴;入关后,又有不少汉族人民沦为满人的庄丁和奴仆。这些汉人不堪忍受非人的待遇和压迫,经常以逃亡的方式进行反抗。清政府于是颁布《逃人法》,

  • 冯驩弹铗

    战国游士冯驩(一作谖,又作煖)做齐国孟尝君田文食客时的故事。初,冯驩听说孟尝君喜好客,脚穿草鞋去见他。孟尝君置冯驩于普通客舍。十天后,孟尝君问客舍长: “客人做什么?”回答说: “冯先生用草绳缠其剑把

  • 造作局

    宋官署名。北宋末年,政治黑暗,统治集团奢靡无度。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三月,徽宗命宦官童贯置造作局于苏、杭二州,掌宫廷所需珍巧器物之制作。童贯等集中东南各地民间诸色工匠数千人,搜刮民间物料无数,制

  • 盐铁专卖

    国家对盐铁的生产、买卖进行垄断的经济政策。春秋时,管仲在齐国实行管山海政策,国家统一管理盐铁的收购、销售。其后,亦有其他国家实行类似政策。汉初,国家曾对冶铁煮盐实行放任政策。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 蒲安臣条约

    又称中美《天津条约续增条约》,也称《中美续增条约》。1868年(同治七年)清政府派遣卸任的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领使团前往美国和欧洲各国办理交涉。蒲安臣抵美后,于7月28日(六月九日)擅自与美国国务卿

  • 广州新军起义

    又称庚戌广州新军之役。同盟几次运动会党失败后,转而以运动新军作为起义基本力量。1909年10月(宣统元年九月)同盟会在香港成立南方支部,责成广州新军炮兵排长倪映典组织起义。原定次年2月24日(宣统二年

  • 兵农合一

    府兵制与均田制相结合的产物。西魏始行府兵制之初,府兵自相督率,不入民籍,兵士只习作战,不务生产, 别无赋役,所用甲槊戈弩等也全由官府配给,兵农处于分离状态。开皇十年(公元590年),隋文帝规定“凡是军

  • 昆阳之战

    新莽末年农民起义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地皇三年(公元22年),新市、平林和舂陵兵会合后,众达十万,遂立刘玄为帝,主力围宛城(今河南南阳),另派王凤、刘秀、王常等分兵攻取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