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反对英美掠卖华工斗争

反对英美掠卖华工斗争

十九世纪中国人民反对英美殖民主义者掠卖华工的斗争。鸦片战争后,英、美殖民者在其本国政府或明或暗的支持下,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拐骗或掳掠中国劳动人民,贩往美洲、非洲、澳洲及东南亚一带从事奴隶劳动,被掠卖的华工被称为“猪仔”,备受虐待,往往葬身海外。广州、南澳、汕头、厦门、上海先后成为掠夺华工的重要场所。从1852——1858年(咸丰二年至八年)单是汕头一地由美国船只运出的“苦力”就达四万多名。英、美殖民强盗在掠卖华工中,获取了巨额利润。他们的罪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在厦门,群众张帖告示反对“猪仔 买卖,并表示要“拆毁外国商行,袭击苦力船只”。1852年11月22日(咸丰二年十月十一日)厦门人民为反对英商合记洋行经理桑穆庇护人口拐骗犯而举行罢工,怒斥殖民者的罪行,要求殖民者迅速交出拐骗犯。在广州,愤怒的群众杀死“拐骗者,以泄仇恨”。1859年7、8月(咸丰九年六、七月)间,上海人民散发揭帖,揭露英、美等国殖民者掠卖华工的罪行,并有数百群众游行示威,打伤英国领事。被掠卖的华工在航海途中,也进行了激烈的反抗。1851年(咸丰元年)英船“胜利”号掠运华工去秘鲁,华工经过艰苦斗争杀死船长,在中国海岸登陆。1852年(咸丰二年)美船“布隆”号船长和部分海员被掠卖的华工杀死;“罗伯特波尼”号上的华工在杀死了船长和副船长后驶船逃逸,但不幸船只被水手夺回。有的华工在航海途中与殖民强盗英勇搏斗,与船同归于尽;有的华工反抗失败,遭到血腥屠杀。华工到达国外后,因不堪凌辱虐待,继续坚持反抗,反映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猜你喜欢

  • 大元通宝

    元代铜钱名。参见“至大通宝”。

  • 察举

    汉代选举官吏的制度之一。汉文帝时,诏命诸侯王、公卿、郡守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汉武帝于元光元年 (公元前134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因郡国举荐不力,又规定:二千石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

  • 直系军阀

    北洋军阀的主要派系之一。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集团开始分裂为皖、直、奉三大主要派系,其中的皖系和直系又均属袁世凯北洋集团的嫡系,即所谓小站系,直系首领冯国璋,系直隶河间人,因而得名。冯国璋字华

  • 中法新约

    见“中法会订越南条约”。

  • 中国人民反割台斗争

    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将台湾割让日本,中国人民义愤填膺,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割台的斗争浪潮。各界人士以罢市、发布檄文、通电、上书等方式表示强烈抗议。台湾人民更是“捶胸泣血,万众一心,誓同死守”。清政府却

  • 平定吴元济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彰义镇(即淮西镇,治今河南汝南)节度使吴少阳死,其子吴元济匿不发丧, 自领军务,并发兵四出攻掠。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宪宗发十六道兵讨伐淮西。初战失利,不少朝臣遂主张罢兵休战

  • 晋灭东吴

    咸宁五年(公元279年)西晋发兵二十万,分五路进兵攻吴。东线,杜预从襄阳发兵直捣江陵(今湖北江陵),占领江陵及江南各州郡。建威将军王戎直攻武昌,安东将军王浑出击横江(今安徽和县横江浦),欲攻采石,取建

  • 上林三官

    官署名。又称水衡三官。因设于由水衡都尉掌管的上林苑中而得名。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下令废三铢钱、由上林三官铸造五铢钱,此时上林三官是少府的下属机构。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后,上林三官划归

  • 包银

    参见“科差”。

  • 昆山军

    见“常胜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