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各省都督代表会议

各省都督代表会议

辛亥革命时期独立各省筹建中央政府的临时机构。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后,各省纷纷响应,短期内已有不少省区脱离清政府而宣布独立。11月9日(九月十九日)和11日(九月二十一日)武昌和上海两地分别发出通电,邀请独立各省派代表开会筹建中央政府,出现了两个倡议中心。到上海的各省代表把会议定名为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也有一些省份的代表到达武昌,武昌方面以首义资格派人赴沪力争,聚集上海的各省代表改赴武昌开会,但决定每省留沪一人以“联络声气”。11月30日(十月十日)湘、鄂、闽、浙、苏、皖、桂、直、鲁、豫、川等十一省代表在汉口英租界开会,举湖南代表谭人凤为议长,主要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停战议和等项决议。12月2日(十月十二日)南京光复,会议议决临时政府设于南京,各省代表又改赴南京开会组织政府。参加武汉会议的代表和留沪代表于12月12日(十月二十二日)齐集南京召开全体会议,选出浙江代表汤尔和为议长,广东代表王宠惠为副议长,准备选举临时大总统。到12月下旬(十一月上旬)先后到达南京与会的已有苏、浙、鄂、湘、桂、皖、粤、晋、闽、直、鲁、豫、川、奉、滇、赣、陕等十七省代表共四十四人。12月25日(十一月六日)孙中山返国抵达上海。12月29日(十一月十日)各省都督代表会议召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以后又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并通过了孙中山提出的国务员名单,组成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代表会议致电各省都督府请派代表组成临时参议院为立法机关。及至临时参议院正式开会后,各省都督代表会议的历史任务遂告完成而不复存在。

猜你喜欢

  • 清政府在日俄战争时的局外中立

    1904年2月(光绪二十九年十二月)日俄两个帝国主义为争夺中国东北爆发战争后,腐朽卖国的清政府不顾国家主权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屈服于帝国主义的压力,声称双方“均系友邦”,竟无耻地宣布“局外中立”,划

  • 四时捺钵

    辽代以春、夏、秋、冬四季而设置的四处行帐,犹汉族皇帝的行在、行营。辽建国后,皇帝按四时外出游猎,以契丹内外大小臣僚及部分汉官随行扈从,并于游猎地区设置行帐,名为“捺钵”,以为驻跸之所。捺钵初无定制,至

  • 新军

    清末编练的近代化陆军。经过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深感湘、淮军已不足恃,决定筹练新式军队。1895年 (光绪二十一年)派胡燏棻于天津小站募集五千人,分编为十营,以西法进行训练,称定武军,是为清政府编练新军

  • 高升号事件

    “高升”号,英国商轮。1894年7月21日(光绪二十年六月十九日)“高升”号受清政府雇用运兵增援牙山清军,日本间谍探知这一情报,25日(二十三日)“高升”号等抵达牙山口外丰岛,遭到日本海军拦截围攻。日

  • 藩镇割据

    唐政府在平定安史之乱后期,任用仆固怀恩为大将。仆固怀恩为养寇固位,表请众多安史降将为本处节度使。安史乱后,唐中央政权力量削弱,不得已而对地方势力姑息迁就,魏博(治今河北大名东北)、成德(治今河北正定)

  • 穆王伐徐

    周穆王对东方徐国的征伐。徐本夷族,嬴姓,居今安徽泗县一带。据《史记·周本纪》和《后汉书·东夷传》说,周穆王时,徐偃王势力发展,据有潢池以东地方五百里, “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 曾率九夷(即淮夷诸部

  • 景教

    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利派。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由叙利亚人阿罗本等教士经波斯来中国传教,公元638年建波斯寺,后称大秦寺,时有教士二十一人,后向全国发展。武宗灭佛时,该教亦遭波及,教士二千

  • 崔浩之狱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诛杀汉族世家大族的一起大案。崔浩(?—公元450年), 字伯渊,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好文学,博经史,工书法,长于天文、历学、曾制定《五寅元历》;历仕道武帝拓跋珪、明元帝拓跋嗣

  • 齐国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姜姓。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公东征后,成王封师尚父(亦称姜尚、吕尚、吕望、太公望等)为齐侯,统治原东夷薄姑氏(或作蒲姑、亳姑,今山东博兴一带)的土地和人民,都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

  • 滦州起义

    武昌起义爆发后,驻滦州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和混成协协统蓝天蔚于1911年10月29日(宣统三年九月八日)联名通电,要求清廷立宪。清政府急派驻保定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往滦州“宣慰”。吴禄贞本是革命党人,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