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变法
战国时,吴起任楚悼王令尹时所进行的政治改革。这次变法强调明法审令。针对当时楚国大臣权势威重、封君太多的弊端,裁减百官俸禄,减少不急需的闲冗官员; “废公族疏远者”,使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其爵位俸禄,并强迫旧贵族迁往充实广虚之地; “要在强兵”,斥退四处游说的纵横家。吴起变法促进了楚国的强盛。于是南方平定百越;北方兼并陈、蔡,打退三晋之兵;西方讨伐秦国。楚悼王死后,吴起被旧贵族杀害, 变法失败。
战国时,吴起任楚悼王令尹时所进行的政治改革。这次变法强调明法审令。针对当时楚国大臣权势威重、封君太多的弊端,裁减百官俸禄,减少不急需的闲冗官员; “废公族疏远者”,使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其爵位俸禄,并强迫旧贵族迁往充实广虚之地; “要在强兵”,斥退四处游说的纵横家。吴起变法促进了楚国的强盛。于是南方平定百越;北方兼并陈、蔡,打退三晋之兵;西方讨伐秦国。楚悼王死后,吴起被旧贵族杀害, 变法失败。
见“庆历新政”。
北宋召募商人入纳粮草等军需物资,折给酬价的制度。均始于太宗时。宋与辽、夏战事频繁,西、北二边运输困难,军需储积匮乏,乃召募商人输纳刍粟、羽毛、筋角、胶漆、铁炭、瓦木等物于指定之边防地点,而估价发给“要
官名。西汉武帝时,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把全国分为十三部(州),部(州)设刺史。刺史只是监察官吏,没有固定驻地,官阶低于郡守,秩六百石。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官秩上升为二千石,汉哀帝时复称刺史,后又称
元代进行蒙古字教育的学校。忽必烈即位后,以八思巴为国师,创制蒙古新字,于至元六年(公元1269年)颁行。同年七月,置诸路蒙古字学。十二月,中书省颁行学制,命诸路、府官僚子弟入学,规定上路、下路为二人,
见“中俄伊犁条约”。
汉代各种劳役的统称,因各种劳役皆由成年男子 (称为“卒”)更迭为之而名。汉制,服役年限自二十三岁至五十六岁。每人每年在本郡或本县服役一月,称为“卒更” (或“更卒”);此外,每人一生还须服二年兵役,一
张良使刺客在博浪沙行刺秦始皇的事件。张良原是韩国贵族,其父、祖五世相韩。秦灭韩,张良以其全部家产求刺客,为韩报仇。秦始皇于二十九年(公元前218年)出游,行至阳武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张良使勇士携重一
战国末期秦国在关中平原修建的人工灌溉渠道。公元前237年,秦国采用韩国水工郑国建议, 自中山西(今陕西泾阳西北)引泾水至瓠口(即焦获泽,在今陕西泾阳西北)为渠,沿北山(指关中平原北面诸山),向东注入洛
朝代名。公元前十六世纪由商族首领汤灭夏后建立的奴隶制王朝。始都毫(今河南商丘,一说即西毫,今河南偃师)。前期曾多次迁都,至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后,商都固定下来,因而商也被称为殷。由于在殷墟发现
又称更名地。清政府于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下令,将一部分原来明藩王所占土地给予“原种之人,令其耕种”,永为世业。即承认农民对这些土地的所有权,号为更名田。第二年,又鉴于更名田内, “输粮之外,又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