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周世宗北伐

周世宗北伐

五代时后周世宗柴荣在统一战争中,曾北伐攻辽,收复了被契丹贵族占据二十多年的三州三关。显德六年(公元959年)春,周世宗柴荣为收复幽(今北京)、云(今山西大同)十六州,以解除辽军对中原地区的威胁,先命义武节度使孙行友封锁定州(今河北定州)西山路,切断北汉与辽的联系,然后亲率水陆大军北上攻辽。抵达沧州(今河北沧州)后,即引步骑数万直入辽境。周军士气旺盛,行动迅速,辽兵望风而降,遂兵不血刃,连下淤口关(今河北霸县境内)、益津关(今河北霸县境内)、瓦桥关(今河北雄县境内)等三关和莫(今河北雄县南)、瀛(今河北河间)二州。孙行友又攻拔易州(今河北易县)。后柴荣率军继续北进,拟收复幽州,但因身染疾病,不得不中途辍师。旋以瓦桥关为雄州,益津关为霸州,留兵防守,大军则班师回汴。不久,柴荣病死,北伐遂止。

猜你喜欢

  • 外服

    商周时代对王畿以外具有侯、甸、男等身份的邦君的统称。侯是担任王国的斥侯。甸即田,大约与担任田猎任务有关。男也称作任,即任王事之意。侯、甸、男都具有藩卫王畿的性质,因此也统称作“卫”。周初诰词里经常提到

  • 旭烈兀西征

    蒙哥汗在位期间旭烈兀率领的蒙古军对波斯与西亚地区的军事征讨。成吉思汗与窝阔台汗统治时期,已攻占波斯大部地区。公元1251年蒙哥即大汗位后,继续向外扩张。公元1252年,蒙哥汗命其弟旭烈兀分镇波斯,并继

  • 祁连山之战

    汉武帝时霍去病出击匈奴的重大战役之一。汉武帝在与匈战争中,采用了正面坚持,侧翼出兵,东西夹击的方略。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率领万骑,出陇西(今甘肃临洮南),讨伐匈奴遫濮部,西入匈奴地千余

  •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曹丕称帝后,采纳吏部尚书陈群建议,推行九品中正选官用人制度。具体做法是由中央政府选择朝廷中“贤有识鉴”的官员,按其籍贯兼任本州郡的大中正或中正官,负责察访散在各地与其同籍的士

  • 五官

    周代管理民政的五种官职。《礼记·曲礼》: “天子之五官, 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司徒管民事,征发徒役;司马主军政和军赋;司空主土地事宜和营作;司士或称司事,管版籍爵禄;司寇掌刑狱

  • 合州战役

    又称钓鱼城保卫战。宋蒙间一次重要战役。阳平关(今陕西宁强西北)战役后,蒙古军长驱入川。淳祐二年(1242年),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重庆府余玠组织军民凭钓鱼山险阻地形筑城,徙合州州治于此(今四川合川东北)

  • 营建东都

    隋炀帝时的重大建筑工程之一。杨广即位后,为加强朝廷对关东及江南地区的控制,便以尚书令杨素为营建东都大监,纳言杨达和著名建筑家宇文恺为副监,营建东都洛阳。工程始于大业元年(公元605年)三月, 成于二年

  • 武丁征伐多方

    商代和西周初年的古文献(包括甲骨文、金文)把王畿周围的异姓部族称作“方”。因其数众多,总称“多方”。武丁时期,与商敌对的方国主要有土方、邛方、鬼方、羌方等,他们大都位于商的西北面,其中土方和邛方还经常

  • 拒俄运动

    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民反对沙俄侵占中国东北的爱国运动。沙俄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出兵侵占东三省,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与清政府签订《中俄交收东三省条约》,规定于一年半内分三期撤退其侵占东北的军队。次年,沙俄

  • 李宜儿起义

    辽兴宗时南京(今北京)地区农民起义。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七月。南京东南香河县(今属河北)李宜儿,因不满契丹贵族与汉族官僚地主的残酷剥削压迫,以左道组织当地农民与其他劳动人民千余,举行起义。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