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墨家

墨家

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之一。儒家的反对派。与儒家并称为“显学”。《汉书·艺文志》列为十家九流之一。创始人为春秋战国之际鲁国(一说宋国)墨翟。墨子的学说,在伦理上,主张“兼爱”;在军事上,主张“非攻”;在政治上,主张“尚贤”、“尚同”;在经济上,主张“节用”、“节葬”;在文化上,主张“非乐”;在天道观问题上,主张“天志”、“非命”;在鬼神有无问题上, 主张“明鬼”;在认识论问题上,创造了“三表”法,即检验言论的是非真伪的三条标准。第一,要有历史根据。第二,要有百姓的感觉经验。第三,要符合国家百姓人民的利益。墨子及其门徒组成一个严密的团体,成员都过着极苦的生活,有着严密的纪律。《淮南子·泰族训》说: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其领袖称为“巨(钜)子”。墨子死后,墨家分化为三派。《韩非子·显学曰》:“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亦作柏夫氏或祖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其中后期墨家的一派摆脱了墨子学说中的宗教迷信,发展了他的认识论,对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对自然科学中的几何学、力学、光学等,也有一定研究和贡献。《墨子》一书为墨家学派的著作总集,其中大部分篇章是墨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述墨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

猜你喜欢

  • 祁连山之战

    汉武帝时霍去病出击匈奴的重大战役之一。汉武帝在与匈战争中,采用了正面坚持,侧翼出兵,东西夹击的方略。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春,霍去病率领万骑,出陇西(今甘肃临洮南),讨伐匈奴遫濮部,西入匈奴地千余

  • 旅顺大屠杀

    甲午战争中, 日军在旅顺屠杀无辜居民的惨绝人寰的大血案。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日军攻陷旅顺后,大肆屠杀三昼夜,对旅顺居民枪击、刀砍、割腿、挖眼、剖腹腰斩,将小孩钉在墙上,将妇女奸污后剖腹开

  •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

    1853年9月7日(咸丰三年八月初五日)刘丽川领导的小刀会起义军攻占上海县城。英、法、美三国驻沪领事趁机擅改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所订的《上海租地章程》,拟订出《上海英法美租地章程》,规定租界界限

  • 安重荣起兵反后晋

    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瑭卖国求位、父事契丹的行径引起众多部将不满。后晋成德节度使安重荣虽系一骄横武夫,但不失爱国之心和民族气节。他耻于称臣契丹,每见其使者,必箕踞大骂,或派人暗杀之。又招致辽境内吐谷浑,契

  • 同光新政

    见“洋务运动”。

  • 骊山陵

    秦始皇的陵墓。秦始皇即位后,就开始在骊山(陕西临潼县东南)为自己修建陵墓。统一六国后,又发刑徒七十余万人继续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据记载,骊山陵“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地宫内“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

  • 中英续增条约

    见“中英北京条约”。

  • 乡兵

    我国封建时代地方之民兵。其名称因时因地而异。一般为边战守,边耕种,不脱离生产。主要用于镇压人民反抗和抵御别族压迫骚扰。多由当地地主豪绅直接掌握。宋承五代之制,建立乡兵,有弓箭手、士丁、弩手等多种名目。

  • 宋申锡案

    唐文宗本想用宋申锡诛灭宦官,结果宋申锡反被宦官诬陷一案。文宗大和四年(公元830年)李宗闵推荐牛僧孺共同为相,牛党掌权,依附于宦官, 排挤李党,文宗乃选用宋申锡为相,密谋诛灭宦官。大和五年,宋申锡引吏

  • 上计

    战国、秦、汉时年终考核地方官员的方法。战国时,地方官员须将一年应收赋税数额,分别写在两片木券上,一片留地方保存,一片呈送国君或国王,作为考核地方官员的依据,称为上计。汉代由县令(长)将县的户口、垦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