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西北回民起义

西北回民起义

即陕西、甘肃、宁夏和青海等地回民反清武装斗争。1862年5月(同治元年四月)太平军扶王陈得才和遵王赖文光率部进逼西安, “往结回众”,陕西渭南回民群众纷起响应。回民军以渭南仓渡镇、同州(今大荔)王阁村和羌白镇为基地,奉伊斯兰教阿訇洪兴、任武及赫明堂等为首领,组成十八大营,控制渭河两岸。华州回民群众奋起进攻当地的反革命武装,并把前来“劝谕”的清朝大臣张芾杀死祭旗。关中平原的回民武装参加或配合太平军陈得才部对清军作战。1863年3月(同治二年二月)清廷派钦差大臣多隆阿督军进攻回民军,侵占其后方基地羌白镇和王阁村。翌年,陕西回民军被迫退往甘肃。是时,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回民群众也接连发动起义,其中以金积堡马化龙的力量为最强,成为起义军的中心。起义军以遭受重重封建剥削的贫苦回民为主,但领导权却操纵在少数回民上层分子手中。这些回民上层分子在斗争的关键时刻,往往经不起考验,有的出卖群众,乞降自保,有的策划民族分裂。1866年(同治五年)秋,张宗禹率西捻军入陕,与西北回民军相配合,形成了西北各族人民反清斗争的高潮。1868年(同治七年)左宗棠任钦差大臣,西上镇压回民军,不久即招降在陕甘交界处的董福祥所部回民军。1871年(同治十年)左宗棠所部湘军猛攻回民起义军中心金积堡,窃夺起义领导权的宗教上层分子马化龙投降,回民军损失惨重。左军旋即围攻甘肃、青海的回民起义军。1872年(同治十一年)经过太子寺之战,甘肃南部的回民义军失败。同年,左宗棠军攻占西宁,回民军首领马永福投降。翌年,左宗棠军又镇压了甘肃西部的回民军,其首领马文禄被杀,白彦虎部逃往新疆,左军占领肃州。至此,坚持斗争达十二年之久的西北回民起义归于失败。西北回民起义具有明显的反对封建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性质,它削弱了清朝在西北地区的封建统治势力。

猜你喜欢

  • 北汉

    五代时十国之一。公元951年,后汉河东节度使、沙陀部人刘旻所建。刘旻,初名刘崇,后汉高祖刘知远从弟。刘知远由太原入洛阳、汴京(今河南开封)称帝后,以其为北京(今山西太原)留守、河东节度使。刘知远死后。

  •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英国趁中国被瓜分之机,以保卫香港为由,要求展拓界址,另租新地,强迫清政府于6月9日(四月二十一日)由清总理衙门大臣李鸿章与英国驻华公使窦乐纳签订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主要

  • 太史寮

    西周中央政权两大官署之一。其长官为太史, 或称作册,也单称尹氏。殷墟甲骨文已有史、作册、卜等名称,司理占卜、祭祀等事。西周太史寮已发展成为与卿事寮并立的两大官署之一,掌管出纳王命、册命大臣、起草图书文

  • 霍邑之战

    李渊军与隋朝军队之间的一次战役。晋阳(今山西太原南)誓师之后,李渊挥师南下,直指晋南。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八月至霍邑(今山西霍县),隋将宋老生固守坚城, 以阻李渊军。李渊命李建成、李世民率数十骑

  • 官制改革

    清政府在“预备立宪”时期为维持满洲贵族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所采取的措施。1906年9月1日(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十三日)清政府发布“预备仿行宪政”诏书,第二天就下令改革官制,企图假立宪之名,行中央集权之实。

  • 南坡之变

    元英宗硕德八剌南坡(今内蒙古正蓝旗东)被害事件。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正月,仁宗死。三月,英宗即位。英宗自幼受汉族文化影响,即位后决意革新政治,推行“汉法”。当时仁宗之母答己太后与右丞相铁木迭儿互

  • 中日为朝鲜商订专条

    见“中日天津会议专条”。

  • 二府

    宋代中书门下与枢密院的合称。为加强皇权专制,宋以掌管全国政务的中书门下(即所谓“中书”或政事堂)为政府,又称东府;以掌管全国军政的枢密院为枢府,又称西府。二者分掌文武二柄而共参最高国务,号为“二府”。

  • 天津都统衙门

    见“暂行管理津郡城厢内外地方事务都统衙门”。

  • 太原、平阳战役

    蒙古灭金重要战役之一。兴定元年(公元1217年)八月,成吉思汗命木华黎率蒙古骑兵及契丹、乣、汉等降军南下攻金,迅速占领河北、山东许多州县。次年八月攻入河东。九月,进围太原(今山西太原),金守将乌古论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