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赵充国治羌

赵充国治羌

羌人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汉朝时,以种落为单位,逐水草而居,主要分布于今西北地区。时而臣服于汉,时而与匈奴联兵攻劫汉朝边郡。陇西上邽(今甘肃天水西南)人赵充国善骑射,通兵法,熟悉匈奴与羌人情况,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赵充国以七十六岁高龄奉命平定羌乱。他亲驰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审时度势,将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结合起来,惩治首恶先零羌,抚慰胁从。并留军屯田湟中(今青海湟水两岸),以待羌人之敝,相机进攻。后汉宣帝又派军出击,羌人归服甚多。神爵二年,赵充国胜利回师。

猜你喜欢

  • 公刘迁豳

    周族在弃以后曾因政治上的原因流窜到戎狄居住的地区,这对周族的发展十分不利。大约在商朝初年,周族领袖公刘率领周族迁往泾水中游的豳(亦作邠,今陕西栒邑县西)重新定居下来。《诗经·公刘》篇记载了公刘率领周人

  • 瓜分狂潮

    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竟相在中国强占租界、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活动。1896年6月(光绪二十二年四月)沙俄诱使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把侵略势力伸入中国东北三省。1897年11月(光绪二十三年十月

  • 中南海铁路

    1888年(光绪十四年)冬,在北京紫禁城以西的太液池西岸开工修建了一条窄轨铁路,是为中南海铁路,南起中南海紫光阁,东北至镜清斋(今静心斋)大门。1889年(光绪十五年)建成通车。全长四百七十二丈,其中

  • 江西光复

    武昌起义成功,毗邻江西震动,九江新军首先起义响应。九江是武汉下游的江防重镇,驻有江西新军第五十三标,早有同盟会员林森等联络新军、会党进行革命活动。武昌起义消息传来,革命党人分头策动新军、警察、炮台守军

  • 郡国制

    汉初地方行政组织。汉初刘邦错误地总结了秦朝灭亡的原因,认为秦朝未封子弟为辅佐,故二世而亡。刘邦在铲除了异姓诸侯王之后,封了九个同姓诸侯王,形成了郡、国并存的形势。郡直隶中央政府,王国则由诸侯王统治,实

  • 督办军务处

    甲午战争中清政府对日作战的参谋总部。1894年11月2日(光绪二十年十月五日)清廷设督办军务处,命恭亲王奕訢为督办军务大臣,庆亲王奕劻为帮办大臣,翁同龢、李鸿藻、荣禄、长麟为会办大臣。该处系临时机构,

  • 侨置郡县

    从八王之乱到西晋灭亡,中原地区有八十万人南迁。南迁人口,多以宗族或乡里关系相聚而居,保持原籍贯,时称之为“侨人”。东晋朝廷为控制侨人,维护南迁的世族地主利益,遂在侨人居住集中地区设置与侨人籍贯同名的州

  • 江东犁

    唐代江东地区使用的一种耕地犁。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了这种犁的构造。它由十一个部件构成:犁镵、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评、犁建、犁梢、犁槃,用江东犁耕地,欲深欲浅均可,运用自如。陆龟蒙

  • 党锢之祸

    东汉末年部分官僚士大夫因反对宦官专政而被罢官禁锢,甚至被株连杀害,史称党锢之祸。东汉桓帝时,宦官专政,不仅造成了深重的社会危机,而且严重地侵犯了部分官僚士大夫的切身利益。以李膺、陈蕃为首的官僚与太学生

  • 周世宗改革

    五代时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公元954年—959年)进行的改革。柴荣乃后周太祖郭威养子。郭威在位期间,已在政治、经济诸方面进行了局部改革,国力大为增强。柴荣即位后,又进一步将改革引向深入。在经济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