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历史事件>都督府

都督府

唐代地方军政机构。魏晋以后,曾设“都督诸州军事”之职,总揽所辖区域军政民政。北周至隋,改称“总管”。唐代恢复都督名称,并设都督府。都督府分大都督府、中都督府、下都督府三类。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唐改大总管为大都督府。当时规定,管十州以上为上都督府,所管不满十州,只为都督府。开元元年(公元713年)规定,所管户二万以上为中都督府,不满二万为下都督府。大、中、下都督府均设都督一人,掌管诸州兵马、甲械、城隍、镇戍、粮草等项事宜,并纠察所管州刺史以下官员的善恶。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天下曾分置都督府二十四。唐中叶以降,以节度使或观察使为地方最高长官,都督府遂名存实亡。

猜你喜欢

  • 订租威海卫专条

    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98年7月1日(光绪二十四年五月十三日)由清总理衙门大臣奕劻与英国公使窦乐纳在北京签订。主要内容是:中国政府将山东省之威海卫及附近海面(包括刘公岛、威海湾中群岛、威

  • 围攻紫竹林

    义和团在天津抗击八国联军的战役之一。紫竹林原是天津城东南、海河西岸的一个小村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开为商埠,法国强划紫竹林为租界,其旁为英、美租界。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末,德、日、俄亦在海河两岸强划租

  • 黄册

    明代编造的户口总册。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进行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登记本户籍贯、姓名、年龄、丁口、田宅、资产,分为上、中、下三等。并根据职业规定人户的籍属, 分为军、民、匠、灶四种户籍。民籍中

  • 周世宗改革

    五代时后周世宗柴荣在位期间(公元954年—959年)进行的改革。柴荣乃后周太祖郭威养子。郭威在位期间,已在政治、经济诸方面进行了局部改革,国力大为增强。柴荣即位后,又进一步将改革引向深入。在经济方面,

  • 邺城会战

    唐军与安庆绪、史思明叛军进行的一场会战。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十月间,唐军在郭子仪等指挥下,借助回纥兵的帮助,相继收复长安(今陕西西安)和洛阳。安庆绪退保邺城(今河南安阳)。乾元元年(公元758

  • 授田制

    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制度,即政府将国有土地按规定分配给农民使用的制度。据《周礼·地官·大司徒》及郑玄注记载,年年可以耕种,土质肥美的田地,每家授予一百亩;土质较次,隔一年休耕一次的田地,每家二百亩;土质

  • 鱼鳞图

    南宋自绍兴年间始,在全国或部分州县推行经界法,令各乡村及民户依式图绘所有田地之形状、界至、地色、顷亩,似鱼鳞状,称鱼鳞图。作为政府掌握土地占有状况和征收赋税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有一些地区在城市编造和绘制

  • 征爪哇

    元朝对爪哇(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的入侵。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二月,忽必烈借口爪哇黥元使者孟琪,遂以史弼、亦黑迷失、高兴并为福建行省平章,率福建、江西、湖广三行省兵二万,战船千艘,备一年用粮及

  • 围魏救赵

    战国中期齐魏之间的一次战役,亦称齐魏桂陵(今河南长垣西)之战。周显王十五年(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为将,率兵攻打赵国,围邯郸。次年,赵急,向齐求救。齐威王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兵前往救赵。

  • 后梁

    朝代名,五代之一。公元907年,唐朝权臣、梁王朱温代唐称帝而建立的王朝。朱温原为黄巢起义军将领,任大齐政权同州防御使。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叛变降唐,任唐左金吾卫大将军,充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赐名全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