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清江人度撰。江人度,目录学家,生平不详。该书以张之洞的《书目答问》为底本,分类和编次均依照《书目答问》,对其加以补充,校正其中的错误。第一,补充《书目答问》没有记载的版本;第二,补充《书目答问》
六种,六十四卷。又名《二程全书》。宋程颢、程颐撰,宋朱熹辑。六种为《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附录一卷(朱熹编)、《河南程氏外书》十二卷(朱熹编)、《河南程氏文集》十二集遗文一卷附录一卷(十二卷中程颢四卷
八卷。明皇甫汸(1497-1582)撰。其生平详见《百泉子续论》辞目。是编皆为其说诗之语,分为“叙论”、“述事”、“考证”、“诠藻”、“矜赏”、“遗误”、“讥评”、“杂记”等八门。自称匡鼎说诗,人为解
十二种,四十卷。清庄述祖(详见《尚书今古文考证》)撰。遗书收《明堂阴阳夏小正经传考证》十卷(包括四种)、《尚书今古文考证》七卷、《毛诗考证》四卷、《毛诗周颂口义》三卷、《五经小学述》二卷、《历代载籍足
二十四卷。明宋端仪(生卒不详)撰。宋端仪,字孔时,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人,明成化十七年(1481)进士,官至广东提学佥事,著有《立斋闲录》等。《考亭渊源录》仿朱熹《伊洛渊源录》,叙录朱熹及其师承渊源
一卷。《遗稿》 一卷。清万梦丹(生卒年不详)撰。梦丹,原名品匊,字篆卿,江西省德化人,安徽知县万兆霖五女,翰林院编修蔡殿齐之妻。本吟稿、遗稿共辑诗七十二首。今有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嫏嬛别馆刻《国
三十六卷。元姚燧(1238-1313)撰。燧字端甫,号牧庵。洛阳(今属河南)人。姚枢从子。始为秦王府文学。历官至翰林学士承旨,集贤大学士。元贞元年(1295)主修《世祖实录》。燧就学于许衡而文章过衡甚
三十六卷。续志 四卷。清张金吾撰。张金吾(1787-1829),字慎旃,别字月霄,江苏常熟人。生于藏书世家,精校勘考据,二十岁即有志于藏书之业,后所藏逾八万卷,自将所藏中择取宋元旧本、明刻精本及旧钞、
四卷。清刘鸣珂撰。刘鸣珂字伯容,蒲城人。此书因《易学启蒙》“本图书”、“原卦画”二篇之说而疏通其义。其稍有异同的是,解《大传》“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说圣人兼指羲、文,不是专指伏羲。至于“则之”
八卷。明张蒙正修,姜允清纂。张蒙正,山东济南人,举人,曾任威县知县。姜允清,威县人,曾任即墨县知县。万历三十一年(1603)知县固安人田可井奉檄重修县志,聘本县人姜允清主纂。万历四十四年(1616)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