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中州全韵辑要

中州全韵辑要

二十一卷。是清人王据范氏《中州全韵》所作的“辑要”。王字覆青,号樗林散人。江苏昆山人。书成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王氏自序云:“余廿年留心音韵,而寡闻孤陋,难得指归。国朝《字典》、《韵府》集古今之大全,垂范百世。近世词家,率以《中原音韵》为宗,而注切未明,阴阳互混。及见《中州全韵》而觉远胜于彼,惟纂杂过繁,而应备之字却尚未尽,并较对疏略,字画多讹,重复舛误之处亦不少。不揣剪劣,斟酌两本,删其僻而辑其要,并辨正字体。迩复参证《诗词通韵》,更得归准反切,厘分异音。管窥所及,悉考据精审而后增改。”王氏认为《中原音韵》和《中州全韵》各有不足之处,“《中原音韵》甚简,桓病稽考;《中州全韵》太繁,多载无益”(《例言》),所以他“去繁补缺”,斟酌于两书之间而编成《中州全韵辑要》。王氏此书改变周、范两书的主要之点是:(一)增十九部为二十一部,并以一部为一卷,凡二十一卷。其二十一部为:东同、江阳、支时、机微、归回、居鱼、苏模、皆来、真文、干寒、欢桓、夭田、萧豪、歌罗、家麻、车蛇、庚亭、鸠由、侵寻、监咸、纤廉。王书从“齐微”(机微)韵中分出“归回”韵,从“鱼模”(居鱼)韵中分出“苏模”韵,遂成二十一韵之数。王氏在凡例中说:“‘齐微’‘鱼模’二韵,字多而音不一,兹分出‘归回’、‘苏模’两韵,各归门类,庶声有别。”案《中原音韵》“齐微”韵有〔i〕、〔ei〕、〔uei〕等音,“鱼模”韵有〔u〕、〔iu〕等音,《洪武正韵》分为齐〔ei〕、灰〔uei〕、模〔u〕、鱼〔iu-y〕,与王书所分相合。王书机微〔ei〕、归回〔uei〕、居鱼〔y〕、苏模〔u〕之分,较《中原音韵》精细。(二)改定切语。王氏说:“字音全在反切。反为出音,切为收音,反切准则阴阳四声自无不当。周本未尽,探求范本,尚属疑似,兹悉考证《通韵》反切定谱,辨晰毫芒,归清切准。”此书于各字下皆加注切语,其中有些切语采自《诗词通韵》,与范书不尽相同。《诗词通韵》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朴隐子所编韵书,分析南北之音殊为清晰。(三)注释字义并注明异音。王氏说:“字音总归中州而正,其南北异音之字,自应分析,方为明晓,兹凡声中南北音异者,悉为注明。”王氏特别注意注明入声字的异读,他说:“入声分叶三声,专归北调,四声中缺一声,宜不免訾议。兹先将入声正音切准,而后注北音,而叶各韵。”对入声字,他先注所谓“正音”,即原入声读音,后注明北音读法,即所派入之舒声读音,如“涩”字注曰:“洗日切,北叶史。不滑也。”“则”字注曰:“增塞切,北音子。法也;又助辞。又归韵。”“实”字注曰:“神失切,北叶神遮切。虚之对。”有些字则注明南音的读法,如“俭”字注曰:“其切。约也。南上声,归阳去声,南音仍读上声。”(四)分去声为阴阳两类。王氏说:“周德清去声不分阴阳,遂致互混。如沈君征《度曲须知》之精详,音律亦尚宗周本。得范昆白分列二门,而心目豁然,洵为词坛首功也。”他推崇范氏去声分阴阳两类作法,所以仍沿范氏之旧。《中州全韵辑要》对《中原音韵》有较大改动,与《中州全韵》亦不尽合,反映了作者的不同观点及语音的某些发展变化。

猜你喜欢

  • 大学问

    无卷数。明王守仁(1472-1529)撰。王守仁字伯安,谥文成。因曾筑室于绍兴会稽山阳明洞侧,被学者称为阳明先生。余姚(今属浙江)人,明弘治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学识渊博,开始研习词章,继而转承朱熹学说

  • 江北运程

    四十卷。清董恂撰,董恂,原名醇,以避同治载淳字而改名恂。江苏甘泉县人,道光进士。官至顺天府尹、户部尚书。是书为董醇任顺天府尹时所汇辑。首为恂自序。是书前二十卷,为自京师大通桥达通惠河经直隶山东两省境至

  • 四书典林

    三十卷。清江永(1681-1762)撰。江永字慎修,安徽婺源人。清经学家,著有《周礼疑义举要》、《礼书纲目》八十五卷等。是书前有窦容恂、吴华孙序、江永自序及凡例,凡例后又有门人汪世望等及其子江逢圣、江

  • 邵武徐氏丛书

    二十二种,一百四十八卷。清徐干编。徐干字小勿,邵武(今福建邵武县)人。生卒年不详。丛书所收著作都是古代学者所作。共分两集,初集十四种,八十四卷,多为经史要籍。如丁晏重编《郑氏诗谱考正》一卷,郑氏原书次

  • 老子道德真经注

    见王弼《老子注》

  • 五伦懿范

    八卷。作者不详。旧本题天门鹿台子撰,天门鹿台子何许人不可考。前有康熙五年(1666)作者自序一篇,继有康熙十年(1671)四明山人鹤控子序一篇。是书以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五伦为纲,论述封建宗法

  • 辽史拾遗

    二十四卷。清厉鹗(1692-1752)撰。鹗字太鸿,号樊榭,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康熙举人。博览群书,留心金石碑刻,精于宋、辽史实。所著尚有《宋诗纪事》。《辽史拾遗》成书于乾隆八年(1743)。仿裴松

  • 宝华山志

    十五卷。清刘名芳撰。刘名芳,福建人。详见《南通州五山全志》条。刘名芳与宝华山住持释福聚相识,因纂修此书,而请释福聚参校。福聚,号文海,雍正十二年(1734)诏入京师,主持大法源寺。后被皇帝召见,赐四季

  • 孟子补义

    十四卷。清凌江编辑,凌奎增注。凌江吴兴人,凌堃之兄,凌奎乃其弟。卷首有凌江自序,大旨以赵邠卿《章句》为主。书中除赵注外,间引刘注孙疏,也间有订正赵注处。注下有双行夹注,乃凌奎增注,可与凌江注互相参证。

  • 小学考

    五十卷。清谢启昆(生卒年不详)撰。启昆字蕴山,号苏潭,江西南康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官至广西巡抚。著作尚有《西魏书》、《粤西金石志》、《树经堂集》等。是编乃补朱彝尊《经义考》之作。依《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