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五音集韵

五音集韵

十五卷。金韩道昭撰。韩道昭字伯晖,真定(今河北正定县)人。韩孝彦子。孝彦曾撰《四声篇海》。《五音集韵》成于金泰和八年(1208年),一说成于韩道升写序的那一年,即金崇庆元年(1212年)。是书所收之字,大抵以《广韵》为蓝本,增入之字则以《集韵》为蓝本,适当考虑当时的实际语音修订而成,是改良韵书的代表作品。这部韵书正式开始并韵,把《广韵》的二百零六韵并为一百六十韵。这种归并虽然参照了《广韵》、《集韵》的“同用”例,但并不完全一致,如依《集韵》“通用”例,二百零六韵可并为一百零八韵,但本书仅并为一百六十韵。又如“文”“欣”《集韵》已注明“通用”,本书反而分为独用。这些不相一致之处,为语音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本书的最大改革是在编排体例方面。《广韵》、《集韵》、《礼部韵略》等,每一韵下各小韵之间没有明显的内在联系,《五音集韵》则把各小韵按三十六字母顺序排列。其次序是:见溪群疑端透定泥知彻澄娘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晓匣影喻来日。这就等于为每个小韵标明了声类。同时,每一声类的字如果是分开合的,则开合分别排列,并注明等列。这种改革很明显是等韵图影响的结果。《四库全书提要》卷四二云:“世称以等韵颠倒字纽始于元熊忠《韵会举要》,是书以三十六母各分四等排比诸字之先后,已在其前。”《五音集韵》的改革,对后代韵书产生很大影响,其后的《古今韵会举要》、《韵略易通》、《五方元音》等皆沿用本书体例。是书释义之例仿效《集韵》,先注切语,后释字义。有元至正十年(1350年)重刊小字本;明成化、正德、万历、崇祯刊本多种;清代未刊刻。

猜你喜欢

  • 竹林寺女科秘传

    一卷。清浙江萧山竹林寺僧撰。此书原不著撰人名氏。相传出于竹林寺僧。初秘不示人,后传于世,世人用之多效。书中共载一百一十病证,七十二首治方。其中第五十六证、第八十二证,治法有缺。后附小儿治法及急救等方。

  • 小尔雅补义

    一卷。清王贞撰,门人张其维、汪昌言校。贞字彦明,号月池,江西婺源县人,尚著《夏小正小笺》。是编卷首有同治癸酉(1873年)三月王氏自序。其所补释之本为宋咸注本。书分广诂、广言、广训、广义、广名、广服、

  • 宣明论方

    十五卷。金刘完素(详见《素问玄机原病式》)撰。又名《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医经类著作。此书约成于大定十二年(1172)。刘氏此书为对病处方之法,乃集伤寒杂病,脉证方论之文,分门别类,较为详实。首二卷为诸

  • 周易象义串解

    六卷。清罗昌鸾著。罗昌鸾,长沙人。此书作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作者研究周易,认为“象之所在,义即寓乎其中,用是节录朱子本义,旁采先儒,及近代名贤说纂辑而条贯之,庶几象昭而义亦昭”。因而此书以朱子

  • 秘阁书目

    一卷。明钱溥撰。钱溥(约1415-1485),字原溥,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人,正统四年(1439)进士,授翰林院检讨,历南京吏部尚书。此目又作马愉撰,二卷本。首列自序,为其致仕归乡后所作,自叙云曾入

  • 清入关前与高丽交涉史料

    一卷。不著编人。该书集录了清崇德元年(1636年、朝鲜李朝仁祖十四年)五月至崇德六年(1611)清政府与朝鲜李朝政府之间的交涉文书80余件,是研究当时两国关系的重要史料。

  • 江忠烈公行状

    一卷。清左宗棠(1812-1885)、郭松焘(详见《礼记质疑》)撰。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道光举人,官至两江总督兼通商事务大臣。一生曾先后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西北回民起义,平定阿古柏叛乱,创办新

  • 俗书正误

    一卷。见《字鹄》。

  • 仪礼石经校勘记

    四卷(石经汇函本)。清阮元(1764-1849)撰。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提倡朴学,主编《经籍纂诂》,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著有

  • 春秋公羊传笺

    十一卷。清王闿运(详见《周易说》)撰。王闿运是清末著名学者、今文经学家,著作很多,有《周易说》、《尚书笺》、《尚书大传补注》、《诗经补笺》、《礼经笺》、《周官笺》、《礼记笺》、《春秋例表》、《春秋公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