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亳州志

亳州志

①四卷。明李先芳等纂修。李先芳,字符卿,山东濮州人,官至尚宝司少卿,明嘉靖末年奉命为亳州同知。亳州旧志,始于明成化十八年,知县贺恩聪创修之,然荒秽苟简,全志仅数页。至弘治十七年,指挥石玺,复委贡士王浩续州志。又数十年,李先芳来守是州,惧旧闻放失,因设局重修,成书于嘉靖四十三年。此志四卷,为纪四:曰商纪、魏纪、后妃纪、郡代纪;为图一:曰郡图;为表二:曰秩官表、人物表;为考六:曰建置考、田赋考、学校考、兵卫考、材胥考、古迹考;为传十:曰秩官列传、人物列传、夏侯氏传、桓氏传、戴氏传、忠义传、孝友传、列女传、方外传、外传。此志凡例言称,则其攫摭所及,不过二十一史、《文献通考》、《玉海》、《文选》、《初学记》数种,且征引既疏,不暇考索。就其体例而言,则庞杂无序,颇伤冗滥。有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刻本。②二十卷,首一卷。清钟泰、宗能征纂修。钟泰,清同治年间任毫州州牧。宗能征,字文宿,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光绪十九年(1893)来任亳州知州。亳州旧志,始于明成化年间,至弘治十年,州人王浩复纂修之,其后一再纂辑,惜皆散佚不传,嘉靖四十三年(1564)李先芳等复再修之,迄清代顺治十三年(1656),州牧刘泽溥始重修之。乾隆五年(1740),再修于州牧华度。乾隆三十九年(1774),复修于州牧郑交泰。道光五年(1825),州牧任寿世更加纂辑。及至同治八年(1869),州牧钟泰以修省志,奉檄采辑,而志稿未成,至光绪十四年(1888),距道光任寿世志已有六十余年。光绪十五年,州牧陈晋延袁升伯主其事,设局重修,虽以同治志稿为据,然大端仍袭道光任寿世志。嗣后光绪十七年,州守王懋功,复延州人陈皞氏重加纂辑,及宗能征来任知州,病其书不出于一人之手,而意见各别,于是详为考核,增略删繁,阅两春秋始克臻事。此志攫摭旧闻,义例略备,惟分目过多,人物志分为十三类,列女志分为八类,未免志体冗滥。咸、同间捻军战事始末,此志纪之甚详。亳州乃多水患,于河工沟渠,亦详载靡遗。此志以袭旧志之失,而无所辨证。有清光绪二十年(1894)活字本。

猜你喜欢

  • 皖省便览

    六卷。清李应珏撰。李应珏,字玉山,清同治、光绪时化州人。著有《浏志简览》、《两粤坠形志略》等书。光绪末叶,李应珏筮仕来皖,以《安徽通志》卷帙浩繁,综阅匪易,因摭拾旧籍,参考邸抄,及各属禀报,著为是书,

  • 周易参同契考异

    一卷。宋朱熹(详见《周易本义》)撰。《周易参同契考异》,又名《周易参同契注》。前人研究《周易参同契》者,有五代彭晓撰《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彭晓在其自序中,叙述了《参同契》作者魏伯阳其人,以及成书后

  • 练中丞集

    二卷。明练子宁(?-1402)撰。练子宁名安,以字行,号松月居士,新淦(今江西新于)人。洪武十八年(1385)进士,授翰林修撰,后迁工部侍郎。建文初(1399年),与方孝儒并被信用,改吏部左侍郎。以贤

  • 西域遗闻

    不分卷,清陈克绳纂。陈克绳,号希范,归安(在今浙江吴兴)人。雍正七年(1729)为举人,十一年(1733)为进士,任蜀保县令,随后提升为茂州牧,打箭炉厅同知,官至嘉定知府分巡川东道。《西域遗闻》乾隆间

  • 甘泉乡人稿

    二十四卷。《余稿》二卷。清钱泰吉(1791-1863)撰。《年谱》一卷,钱应溥撰。钱泰吉,字辅宜,号警石,又号深庐先生,江苏嘉兴人;钱应溥系钱泰吉之子。钱泰吉以廪贡为海宁州训导近三十年,与其兄仪吉(号

  • 玉夏斋传奇十种

    二十二卷。编者不详。本书共收明人传奇十种,多半有别本刊行。每种传奇或未署名,或只署作者之号。今据其曲词和内容,加以考订,知《喜逢春》(二卷)署名金陵桃叶、渡清啸生,然不知姓氏,写毛士龙忤宦官魏忠贤奸党

  • 满汉吏治辑要

    一卷。清高鹗撰。高鹗,字兰墅(或作兰野),一字兰史,别署红楼外史,内务府镶黄旗汉军人。乾隆进士,官至刑科给事中。本书是他在嘉庆十四年(1809)任内阁中书时撰著的。其目的在于让各级官吏认识到自己是国家

  • 周易周氏义疏

    一卷。辑佚书,陈周弘正撰。清黄奭辑,载于《汉学堂丛书》中。周弘正字思行,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人,官至尚书右仆射,谥简子。其事见于《陈书》本传。周氏义疏即其《易》注也。《陈书》本传称,周氏《周易讲疏》十

  • 国史经籍志

    五卷。明焦竑撰。焦竑(1540-1620),字弱候,号漪园,又号澹园,江宁(今江苏南京)人。自幼博览群书,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及第,官授翰林院修撰。二十二年大学士陈于陛议修国史,荐请他总领其事,

  • 化书

    又名《齐丘子》、《谭子化书》,六卷。南唐谭峭(生卒年不详)撰。谭峭字景升,五代泉州(今属福建)人。早年爱好诸子、黄老之学,不求仕禄功名,后出游终南山,并遍历名山,不复归故里。师事嵩山道士十余年,得辟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