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介休县志

介休县志

①十四卷。清王谋文纂修。王谋文字逵溪,浙江绍兴县人,出身贡生,乾隆三十三年(1768)任介休县知县。按介志修于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知县史莲勺,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知县王植重修,前者约而简,后者博而详。此编为三修。《介休县志》乾隆三十五年(1770)刻本,全书十四卷,分为:卷一星野、沿革、疆域、祥异;卷二山川、卷三学校、公署、坛庙;卷四田赋、风俗;卷五职官、宦迹;卷六至卷七选举;卷八封荫;卷九人物;卷十孝义、寓贤、列女;卷十一至卷十三艺文;卷十四杂志。此志整严详赡,堪称定本。如卷一沿革目,介休历来多变更,自汉以后,县倏而郡,郡倏而州,变易不定。旧志记述沿革时,均略而弗详。此志则考历代地理志,旁及《杜氏释例》,《十三州志》,《水经注》等书以参之,使废置昭然,阅者可了若指掌。②十四卷。清徐品山、陆元镈修,熊兆占纂。徐品山,浙江绍兴县人,嘉庆十二年(1807)任介休知县,十四年(1809)因公离任,十七年(1812)复任,十八年(1813)因病告归,陆元镈,桐乡人,嘉庆十九年(1814)任介休知县。徐品山掌介休时,以邑志历四十余年不加修,曾属前任熊兆占草就,不久,徐品山告归,陆元镈继任,邀阳曲郑起昌、会稽陈廷球偕熊兆占取通志、府志诸载籍、日夕讨论校仇,补其未备,整其未厘,琐者并之,混者剖之,得卷十四。缮请邵仲田先生阅定,蒙许可,嘱再为搜罗。徐品山旋起病来晋,复与考订增益,遂成是编,二十四年(1819)秋付剞劂。《介休县志》嘉庆二十四年刻本。该编纂辑体例基本承袭王谋文志,其新异者,仅小关节目。如疆域门,旧志分类太多,此书将村乡、堡寨合为一目,祥异、兵氛合为一目,街巷、坊表、市集皆附于城池之后,以免小目繁多,琐碎。

猜你喜欢

  • 棣华馆诗课

    十二卷。清张晋礼编辑。张晋礼,生卒年不详。此书编者共收集六位女作者之作品,其中:王采苹(?-1893),字涧香,江苏太仓人。其父为王曦,无锡举人程培元之妻。清代诗人。自幼与其妹王采蘩、王采藻受书于姨母

  • 汉票签中书舍人题名

    二卷。清鲍康、徐士銮等编。咸丰九年(1859),内阁侍讲孔宪彝鉴于二百年来票签中书舍人题名缺漏,于是和同辈搢绅广泛收集各省志书和各家文集、年谱、杂录,及国史馆所存《爵秩全览》,并逐加采录。次年八月,孔

  • 册封琉球赋帖

    一卷。清何绍基(1799-1873)书。何绍基为清代著名书家,字子贞,号东洲,晚号猿叟。书学颜真卿,参以北魏《张玄墓志》及欧阳通、李邕笔法。遒劲峻拔,别具风格。其小楷于清代除刘文清外。罕见匹敌。道光十

  • 异林

    一名梅花渡异林,一名支子固先生汇辑异林,十卷。明支允坚(生卒年不详)撰。支允坚,字子固,号梅坡居士,生平事迹不详。此书为支允坚所撰四种书的合刻本,共十卷,其中《轶史随笔》二卷,《时事漫记》三卷,《轶语

  • 真息斋诗钞

    四卷。《续钞》一卷。清陆费(1784-1857)撰。陆费原名恩鸿,字玉泉,号春帆。桐乡(今安徽桐城)人。嘉庆副贡,官至湖南巡抚,负经世略,所至有惠政。著有《真息斋诗钞》。此集端依次为序文、评跋,第一卷

  • 大学古本述注

    一卷。清姜国伊撰。是书首有自序,认为朱子倡明绝学,《大学》用程氏改本,致使后儒所疑。旁门邪说,转得窃古本《大学》,以诋毁吾道。欲使文公之注不违孔、曾的旧说,乃于《大学》后六篇,仍用朱注,并附己说以明之

  • 宝应图经

    六卷,首二卷。清刘宝楠撰。刘宝楠(1791-1855),字楚桢,号念楼,江苏宝应县人。道光二十年进士,历任文安、宝坻、固安、元氏、三河等县知县。以治《论语》名世,著有《论语正义》、《文安坝工录》、《释

  • 宣恩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张金澜修,蔡景星、张金圻纂。张金澜,浙江平湖人,监生,官宣恩知县。蔡景星,湖北蕲州人,举人,官训导。张金圻,金澜三弟。乾隆四十四年(1779)县令贾思谟撰志稿一卷,蔡景星等据此为底本

  • 说书

    不分卷。明李贽(1527-1602)撰。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单名贽,号卓吾,又名笃吾、宏甫、温陵居士,晋江(今福建晋江)人。明思想家,著有《焚书》、《续焚书》等。说书即说四书。首《论语》,

  • 焦山古鼎考

    一卷。清张潮(1650-?)辑。张潮,字山来,号心斋,歙县(今安徽歙县)人。曾以岁贡生官至翰林孔目。能词。以刊刻丛书知名当时。除编有《焦山古鼎考》外,还编有短篇小说集《虞初新志》。刻有《昭代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