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仪礼古文今文考

仪礼古文今文考

一卷。清程际盛撰。际盛原名炎,字焕若,号东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生卒年不详。乾隆进士,历官内阁中书,监察御史。初学诗于沈德潜。奉职三十余年,退而闭门专治经学,亦通音韵训诂。著有《骈字分笺》、《续方言补正》、《说文古语考》、《礼记古训考》、《周礼古书考》、《仪礼古文今文考》、《清河偶抄》、《稻香楼集》等。此书按照经典释文,引用郑氏的《六艺论》,又参考了孔氏壁中古文礼五十六篇、《后汉书·儒林传》、高堂生传礼十七篇和博士孔安国所献古经五十六篇。郑玄本来演习小戴礼,后来用古经对其进行校正,择取其中的义长者,因此形成郑氏学。高堂生所传十七篇之礼就是《仪礼》,《汉书》所谓的戴德作《大戴礼》,戴圣作《小戴礼》,庆普作《庆氏礼》,三家都立有博士,实际上都是《仪礼》。胡氏《今古文疏义》,郑注所谓的经文,乃是《小戴礼》,所谓的古文,就是前书所云出于淹中的古经。郑君作注时参用二本。是书在《三礼郑注考》的序中,对著述本旨加以发明,以为古文与高堂生所传者相同,而字多不同。郑注每云古文作某,今文作某,礼出自群儒,有的字同义异,有的字同音异,郑注都加以引证,或者用今文对其进行替换,仍载古文古音,不轻易一字。这里对其加以考证。是书在《士冠礼》,首先是西闑外注,古文闑为;至章甫注,甫或为父,今文为斧。《士昏礼》首先是当阿注,今文阿为庪;至某一得为婚姻之故注,古文曰外昏姻。《士相见礼》首先是左头奉之注,今文头为脰;至宅者注、草茅之臣注,今文宅或为讬,古文茅作苗。《乡饮酒礼》首先是宾厌介注,厌今文皆作揖;至阶间缩霤注,古文缩为蹙。《乡射礼》首先是宾厌众宾注,今文皆曰揖众宾;至大夫射则肉袒注,今文无射。《大射仪》首先是参七十、干五十注,参读为糁,干读为豻;至司马师命获者注,今文无司马。《观礼》首先是天子赐舍注,今文赐作锡;至祭地瘗注,古文瘗作殪。《丧服》冠六升、衰三升注,升字当为登,冠布缨注,今文无冠布缨。(按《丧服》是书只二条。)《士丧礼》首先是缀足用燕几注,今文缀为对;至某曰以注,古文曰为日。《既夕》首先是设披注,今文披皆为藩;至设衣挞焉注,今文达为铦。都一一录出,可惜的是疏证太少,不能象胡氏承珙、徐氏养原有那样多的发明。《士相见礼》中的“遍尝膳”注,今云呫尝膳。引用《释文》、《穀梁传》,未尝有呫血之盟。呫是尝的意思。《乡饮酒礼》遵者降席东南面注,今文遵为僎。引用《礼记》冠义注,古文礼僎皆作遵之类。但是仅有数条,如果原注字同而见于数处者,则在初见备录,也省略繁文之意。其别有引证的,于《聘礼》引用《曲礼》郑注,《聘礼》今天仍存,若所谓《有司彻》,以根据石经诸本,皆无“彻”字,此字是衍文,涉下而讹。胡氏《正义》谓郑《目录》云《有司彻》,则郑本有“彻”字,今仍之。胡氏既根据郑《目录》没有删除“彻”字,似乎程氏近于纂改经目,不能以它为标准。此书有程际盛全集本。

猜你喜欢

  • 十三经歌诀标射谱

    二卷。清杨裕藻撰。裕藻字献堂,山东滕县人。是书为便于初学切字而作。所收《十三经》及《四书》之字凡六千七百三十二字,不见经传之字凡九千九百九十字。按四声制谱,各以三十六字母领之。其标射云者,凡两字之切,

  • 老子道德论述要

    见司马光《道德真经传》。

  • 割圆密率捷法

    四卷。清明安图(约1692-1763)撰。明安图,字静庵,蒙古族,蒙古正白旗人。1712年为官学生,参加了《律历渊源》的编纂工作。1723年任钦天监五官正,1755年参与测量新疆各地经纬度,1762年

  • 蚕桑要言

    一卷。清吕子香(生卒年不详)撰。吕子香,浙江新昌县人,曾任过天台县训导。《蚕桑要言》讲了与蚕事有关的各项事宜共三十九条,旨在鼓励、指导人们从事养蚕生产。书中所述客观、实际,具有较高实用价值。《蚕桑要言

  • 圣门诸贤辑传

    一卷。清查光泰辑。光泰生卒年及事迹未详。此书收孔子弟子及孔鲤、子思、孟子等共八十人,有独传,有数人或数十人合传,共18篇,各以类相从,记其言行事迹。无事实者则仅传其名。此书有光绪十三年(1887年)刊

  • 金匮要略方论

    见《金匮要略》。

  • 皇明世法录

    九十二卷。陈仁锡(1581-1636)评纂。陈仁锡,字明卿,长洲(今江苏常州)人。明代著名作家。天启进士,以不肯撰魏忠贤铁券文落职。崇祯初召复原官,累迁南京国子祭酒。著述有《繄辞》、《易经颂》、《重订

  • 通玄真经缵义

    十二卷。宋杜道坚(1237-1318)撰。杜道坚,字处逸,号南谷子,当涂采石(今属安徽)人,十四岁出家为道士,居武康计筹山(在今浙江省)升玄观,受赐辅教大师。元初入觐元世祖,赐玺书,提点道教,被授予高

  • 孝经安昌侯说

    一卷。张禹(?-前5)撰。清马国翰辑。张禹字子文,河内轵县(今河南济源县东南)人,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封安昌侯。专精《论语》,亦治《易》。著述有《论语章句》,一作《鲁安昌侯说》或《张侯论》,《孝经安

  • 吕新吾全集

    见《新吾吕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