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清高士奇(1645-1704)选编。高士奇字澹人,号江村、竹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初以国学生就试京围,不利。卖文自给。新岁为人作春帖,自为句书之,偶为圣祖所见。旬日中三试皆第一,命贡奉内廷,
六卷。明姚堂(生卒不详)撰。姚堂,字彦容,慈溪(今浙江省慈溪县)人,明正统四年(1439)进士,官至镇江府知府。镇江,古称润州,姚堂知镇江府时,搜镇江即润州先贤自周朝到宋朝二十人,作《润州先贤录》,分
无卷数。清许三礼(生卒年不详)撰。许三礼字典三,号酉山,河南安阳入。顺治十八年进士,授浙江海宁知县。海宁地濒海,多盗,许三礼练乡勇,严保甲,擒盗首,益修城壕,筑塘浚河,救灾储粟,教民以务本,立书院。康
十卷。清桂中行(生卒年未详)编。二遗民者为铜山万寿祺年少、沛县阎尔梅古古,同为明末才人,江北志士。昔史忠正视师徐州,礼尔梅宾石,尔梅再上阁部书,清开府徐州,号召河南北义士,得其一成一旅,规划中原,而以
《易纬》之一。已佚。撰者不详。《周易乾凿度》有郑康成注与《乾坤凿度》本二书。晁公武一并指为仓颉修古籀文,误并为一本。《永乐大典》便合加标目。考之《宋志》,有郑康成注《易乾凿度》三卷,但不及《乾坤凿度》
一卷。清朱骏声撰。朱骏声(1788-1858)清代著名文字学家,生平详见“说文通训定声”。是书取陶宗仪《说郛》、何镗《汉魏丛书》、丁氏绵眇阁本、郎奎金堂策槛本、陈赵鹄听鹿堂本、顾文庆文房本,钩稽异同,
二十卷。南宋陈葆光(生卒年不详)撰。陈葆光,江阴(今属江苏江阴)静应庵道士,受业于天庆观,晚年居于茅峰。撰有《三洞群仙录》二十卷。此书约成于南宋初年。原题“正一道士陈葆光集”。据此书前序,称此书“凡载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其自序说:“言语不通,非译者无以达其志。今详定译语一卷,好事者熟之,则问答之间,随叩随应,而无鲠喉之患。”可见此书是为学习蒙古语会话而编。其书分类编辑十分简略,对音尤是似是而非,似
一卷。英国艾约瑟(1823-1905)撰。艾约瑟又名埃德金斯·约瑟夫。英国教士,汉学家。1848年来华任伦敦驻上海代理人。1861年在天津设立教会。1863年到北京传教。1880年被中国海关总税务司聘
十二卷。续题跋记十二卷。明郁逢庆撰。郁逢庆生卒年不详,字叔遇,别号水西道人。嘉兴(今浙江嘉兴)人。此书共有前后两集,前集末有自识说:所见法书名画,积成卷帙,时崇祯七年冬。按崇祯七年是公元1634年,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