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全唐文

全唐文

一千卷。清董诰(1740-1818)等奉诏编纂。董诰,字雅伦,号蔗林,邦达子,浙江富阳人。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充四库馆副总载,曾纂辑《满洲源流考》、《高宗实录》等。此书编纂始于嘉庆十三年(1808),成于嘉庆十九年(1814)。据清仁宗(颙琰)在《全唐文序》中称:“予近得《唐文》一百六十册,几暇披阅,觉其体例未协,选择不精,乃命儒臣重加厘定。”,“仍从《四库全书》及《永乐大典》、《古文苑》、《文苑英华》、《唐文粹》诸书内搜罗采取、普行甄录,而原书内亦有误收之文,及有关风化之作,悉删除不载。伪周编造之字,皆改正之,累月经年,方成书,文一万有八千四百八十八篇,命名曰《全唐文》。”此集卷帙繁浩,几乎汇集了当时可见的全部唐、五代文章,共收入作者三千零四十二人。其体例悉例《全唐诗》。“首诸帝,次后妃,次宗室诸王、次公主,五代亦依此序次,其十国主附五代后,次臣工、次释道、次闺秀”,“至宦官四裔各文,无可类从,附编卷末”(《凡例》)。并附有作者小传。俞樾曾评论说“有唐一代文苑之美,皆萃于兹,读唐文者,叹观止矣。”可见此集影响之大。但因此集的甄录取舍决定于谕旨,且包罗极广,又成于众人之手,故疏误之处实为不少。清劳格《读书杂识》载《读全唐文札记》百余条,匡正原书之失误,后陆心源编成《唐文拾遗》七十二卷,《唐文续拾》十六卷,共辑补文章三千三百一十篇,两书均收入《潜园总集》中。中华书局1983年版《全唐文》以清内府刻本断句影印,并附《潜园心集》本《唐文拾遗》、《唐文续拾》。及马绪传编有《全唐文篇名目录及作者索引》,(中华书局1985年出版)亦可供参考。

猜你喜欢

  • 山海关志

    八卷。明詹荣纂辑。詹荣,字仁甫,明山海卫(今秦皇岛市东北)人,嘉靖进士,历任户部侍中,督饷大同,擢升光禄少卿,再迁右佥都御史,巡抚甘肃,移大同。时边防吃紧,荣筑边墙,开屯田,边备大饬。又谙熟边地险要及

  • 抱碧斋诗

    ① 四卷。《词》一卷。清储国钧(约康熙、乾隆年间在世)撰。储国钧字长源,江苏宜兴人。他博览强记,能文章。尤喜为诗,科场屡试不第,乃浪游山水。晚年复精词律。有《一壑风烟集》、《抱碧斋集》等。是书内容卷一

  • 定襄县志

    ①八卷。清王时炯修,牛翰垣纂。王时炯字晋予,号万元,广东乐会县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举人,四十六年(1707)任定襄知县。按定襄旧志,创修于明万历七年县令安嘉士,其后万历四十四年县令王立爱增修,

  • 周易疏略

    四卷。清张沐撰。张沐字仲诚,河南上蔡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资县知县。张沐对于四书五经都有疏略。其解《周易》,自称本于孔子十翼之义。所注多取于旧文,并融合了自己的意见,不再标出古人名氏。书

  • 顺治十八年诸王百官誓师录

    是书记录了顺治十八年(1061)正月十四日诸王贝勒以下满汉文武百官的誓词。书中此事原委的叙述和所录誓词,均以满汉二种文字缮写,并装潢成卷,藏之册府,是关于此事的原始记录。其中所载与《东华录》有不合之处

  • 陈剩夫集

    四卷。明陈真晟(1410-1473)撰。直晟,字晦德,又字剩夫,一字晦夫,自号漳南布衣。家本福建泉州,以父隶镇海卫戌籍,遂为镇海卫(今漳州市)人。此集系真晟卒后由其乡人林祺所编文集,至清康熙四十八年(

  • 郑端简年谱

    七卷。明郑履淳撰。郑履淳字叔初,海盐(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嘉靖四十年(1561)进士,官至光禄寺少卿,乃郑晓之子。晓字窒甫,嘉靖进士,以兵部侍郎总督漕运,御倭有功,官至兵部尚书,为严嵩所恶,落职归

  • 四书近指

    二十卷。明末清初孙奇逢撰。奇逢(1585-1675)字启泰,一字钟元,直隶容城(今属河北)人。与黄宗羲、李禺并称“三大儒”,为学本于陆(九渊)、王(守仁),而兼采程朱之旨,为清初调和朱、陆学派的首倡者

  • 法书通释

    二卷。明张绅撰。陶宗仪的《书史会要》中只说张绅是山东人,洪武年间官浙江布政使。又据《明史·吴宗伯传》中载鲍恂之事,称洪武十五年吉安余诠、高邮张长年、登州张绅并以明经老成,为礼部主事所荐,召至京师。鲍恂

  • 老子约说

    三篇。续 一篇。清纪大奎(1743-1822)撰。纪大奎,字向辰,号那慎斋。临川(今属江西临川)人。乾隆四十四己亥(1779)举人。曾任昌乐、福山、什邡等知县。撰有《老子约说》三篇,《续》一篇。清人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