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书例解

六书例解

一卷。附《六书杂说》一卷,《八分书辨》一卷。清杨锡观撰。参见《六书辨通》。从冠于卷首的黄之隽《篆学三书序》得知,黄氏所撰的《篆学三书》为《秦篆韵编》、《正字启蒙短笺》和《六书例解》。此《六书例解》凡六篇,以许慎《说文解字》的次序分论六书。其论指事,谓“有笼统言之者,有指其一点一画言之者”。其论象形,谓“小篆日月作明,已不知古文之作”,又谓“凡字之从舟旁者,皆当改为月旁,以象仓限”。其论形声,谓“为因形而附声”,不取《周礼注》谐声之说,并谓“三百篇之韵,皆不足据”。其论会意,列字300多个,谓“冥下从六,乃取六为老阴;名上从夕,为阴晦之义”。其论转注,则从许慎之说而广之,一为意可相通,“老”字转为“耆”“寿”之类;一为两字相反,如“可”转为“叵”,“正”转为“乏”,与半木为“片”,连“水”为“川”之类;一为展转注释而后可通,如“元”转为“仁”,“仄”转为“丸”之类。其论假借,极论隶书之非,并经典通用之字,如“共”作“恭”,“斋”作“齐”,“而”作“如”者,皆斥为乖谬。《四库提要》结论说:杨氏“大抵阳尊许慎《说文》,而阴以魏校《六书精蕴》为蓝本,故于制字之义,多所未明。”所附《六书杂说》论六书分界,《八分书辨》申欧阳修、洪适之说,以八分为隶,而谓今之楷书为八分。虽然失于考证,亦或有一得之见。《四库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著录于《存目》中。

猜你喜欢

  • 濂洛关闽书

    十九卷。清代张伯行见《道统录》撰。此书摘取宋代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朱熹五人著述的梗概,分条目编辑而成,并在每条下做了注释。有《周子》一卷、《张子》一卷,《程子》十卷、《朱子》七卷。有《正谊堂全书

  • 水明楼诗

    六卷。清颜光猷(约1698年前后在世)撰。颜光猷,字秩宗,号淡园。山东曲阜人。康熙十年(1671)进士。以翰林改刑部郎中,出为安顺守。后转为河东盐运使。与光敏、光毅称曲阜“三颜”。著有《易经说义》等书

  • 都是春斋文集

    八卷。清张佑(生卒年不详。)撰,张佑字干伯,别字春洋子。朝邑(今陕西省大荔县东南朝邑镇)人。此集由作者自作弁言。四十四岁以前作品由同年友岳震川删存;四十五岁至六十一岁作品由宗弟张屏山删存;六十二岁以后

  • 王氏书苑

    十卷。明王世贞编(生平见《弇山堂别集》)。王世贞整理古书家言多至八十余卷。其抚郧阳时,曾选择其中十数种刻版,版藏于襄阳郡书斋中,因遇洪水而漂失。于是王世贞又以刻本五种给其弟王元贞,翻刻于金陵,题曰《王

  • 典礼质疑

    六卷。清杜贵墀撰。杜贵撰字吉阶,别字仲丹,湖南岳州人,生卒年未详。该书考证古礼颇多新说。如说君亲重丧,限定服丧期是一般服丧期两倍的时间(即“再期”)。这是不合道理的:期丧十五月禫,再期或二十五月、或二

  • 吴子

    一卷。吴起(?-前381年)撰。吴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北)人,战国初期军事家、政治家。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他“好用兵,尝学于曾子,事鲁君”。后来齐攻鲁,因吴起妻为齐女而被鲁人疑忌,起乃杀

  • 云南山川志

    一卷。明杨慎撰。杨慎,以争大礼撼门大哭。下诏狱廷杖。嗣复纠众伏哭。乃再杖于廷。谪戍云南永昌卫。后归蜀,时亦居云南。著有《丹铅余录》等。《云南山川志》函海本,共一卷。其所志山川大都在云南府城附近,如金马

  • 懿言日录

    一卷、《二录》一卷、《续录》一卷、《别录》一卷,附礼闱分校一卷、七规一卷。清王哲生(生卒年不详)撰。哲生字素岩,昆山(今属江苏省)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官翰林院编修。此书按年编辑成帙,日录

  • 书序述闻

    一卷。清刘逢禄(1776-1829年)撰。刘逢禄字申受,江苏常州人,官至礼部主事,清代经学家,常州学派的奠基人。少时从其外祖父庄存与、舅庄述祖学习,治《春秋公羊传》,攻击《左传》及古文经学开创者刘歆。

  • 四书图说

    不分卷。清王道然撰。道然字桓坡,山东新城人。是书首有刘大绅、刘元锡、蓝嘉瓒序及道然自序。其所为图,自出己意,而说以明之。自序所云不无臆见创论,也有无图而仅著其说者。《大学》、《中庸》二篇最详,如大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