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六朝通鉴博议

六朝通鉴博议

十卷,宋李焘(1115-1184)撰。李焘字仁甫,又字子真,号巽岩。南宋眉州丹棱(今属四川)人。绍兴年间进士,最初在川中任地方官多年,关心民瘼。后任内外官,主持修史时间最长,对当代典章制度颇为谙熟。后累官礼部侍郎,进敷文阁直学士,同修国史,卒谥文简。用力近四十年,纂修《续资治通鉴长编》,另有《说文解字五音韵谱》、《李文简诗集》等。《六朝通鉴博议》一书详细地记载了三国六朝胜负攻守之迹,并对其作出论断,其目的是假借历史来论述南宋南渡的一些史事,专为南宋立言,陈述治理国家的得失等等,主张修人事以自强,并极力支持孝宗加强兵备,抗击金兵。他向孝宗提出的许多见解,体现了他那以立国根本为先,修人事、强兵备、富国家的爱国思想,这也是李焘写此书的用意。《六朝通鉴博议》一书有振绮堂影宋抄本,《四库全书》本,《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本。

猜你喜欢

  • 孝史

    十卷。清钱尚衡撰。钱尚衡,字云林,乌程(今浙江吴兴)人。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古人孝行,上起唐虞,下迄明代,以朝代先后为序。所记人物事件多采自正史及《一统志》,后其子凤文又搜访稗官小说,续补成编。各传之

  • 韫山诗稿

    六卷。清朱凤森(1776-1832)撰。朱凤森,字韫山,临桂(今广西桂林)人。嘉庆进士。著有《韫山六种曲》。韫山诗原共九卷,旧刻于京师。然岁久散佚。今分体编为六卷,拟古及乐府各体一卷一百一十首;五古一

  • 疑狱笺

    四卷。清陈芳生(生卒年不详)撰。陈芳生除著有《疑狱笺》外,还著有《捕蝗考》。五代和凝著有《疑狱集》两卷,其子和将《疑狱集》增为四卷,明代张景又增补为六卷。陈芳生又作了一番增删,编为三卷。又附和及元代杜

  • 田子

    一卷。原题周田骈(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田骈,亦称陈骈,号田口子,战国时齐人,彭蒙的学生,齐国稷下学者之一。据《庄子·天下》记载,田骈和慎到同为道家一派。主张“贵齐”,认为“万物皆有所可,皆有所

  • 律吕新书注

    三卷。清周模(生卒年不详)撰。周模为仪封(今属河南)人,是书成书于雍正甲辰(1724)年,所作的注释都是依文训义,只对鲁斋彭氏所算的黄钟围径字画中有讹误处作了订正。他在自序中称不得黄钟则十一律无由而正

  • 郋园小学四种

    二十二卷。叶德辉(1864-1927)撰,叶德辉字焕彬,亦称奂彬,又字奂份,号直山,又号渲水,别号郋园。湖南湘潭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进士,授吏部主事。次年返乡里,从事著述,广罗群籍,于目录校勘

  • 说文声订

    二卷。清苗夔撰。参见《说文声读表》。是书撰于为祁寯藻校勘宋本《说文系传》之时,订正后人因不达古音妄删或附益者八百余事。例如谓“牡当作从牛垚省亦声,‘牡’字在《诗·还》二章与‘茂’、‘道’、‘好’韵,《

  • 燕诒录

    十三卷。明孙应奎(约1543前后在世)撰。孙应奎,字文卿,号蒙泉,余姚(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二年(1529)进士,官至右副都御史,总理河道,后左迁山东布政使。著有《燕诒录》。是集凡十三卷。

  • 经世大典

    八八〇卷。元代官修政书,又名《皇朝经世大典》,赵世延(1260-1336)任总裁,虞集(1272-1348)任副主裁。世延字子敬,其先雍古族人。世祖时任监察御史,后累迁至中书右丞,平章政事。集字伯生,

  • 樗全集

    七卷。附录一卷。明王畿(约1612年前后在世,)撰。王畿字翼邑,号慕蓼,福建晋江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官至浙江布政使。与讲学之王畿同名,非一人。著有《樗全集》。此集为诗文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