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农书

农书

①三卷。附蚕书一卷。《农书》,宋陈旉(1075——?)撰。陈旉,江苏人。陈旉博学多才,不肯为官,大约生活于北宋、南宋之间。洪兴祖为《农书》所作序中称,“西山陈居士,于六经诸子百家之书,释老氏、黄帝、神农氏之学,贯穿出入,往往成诵。下至术数小道,亦精其能。平生读书,不求仕进。所至即种药治圃以自给。”《农书》成书于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年)。陈旉当时已74岁。陈旉从总结农夫耕作经验出发,结合自己种药治圃的体会,总论农业经营与栽培,并涉及养牛、蚕桑等畜牧业养殖业,对推动当时南方农业的发展有一定意义。《农书》也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谈论南方农业的书籍。陈旉在《自序》中言,此书“非腾□空言,夸张盗名,如《齐民要术》、《四时纂要》,迂疏不适用之比也,实有补于来世云尔。”然而陈旉却在一定程度上犯了“空言”之忌。书中所论大抵泛陈大要,往往引经史加以证明,虚论多而实事少,远不及《齐民要术》详细、准确、明了。《农书·自序》的前两页已佚。《农书》之后,附有《蚕书》一卷,为宋朝秦观(1049-1100)撰。《四库全书》编者以为《蚕书》为秦观之子秦湛所撰,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考证《蚕书》为秦观所撰,余说为是。秦观《蚕书》本与陈旉《农书》原无联系,后人将《蚕书》缀于《农书》之后,合为一编。因《农书》、《蚕书》在意思上可互为补充,故延置至今。南宋时《农书》曾刊行于世,清代乾隆年间收入《四库全书·子部农家类》,鲍廷博所辑《知不足斋丛书》(乾隆至道光本)、马俊良所辑《龙威秘书》等。现代商务印书馆辑印的《丛书集成初编》也将其收入。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陈旉农书》。1965年农业出版社出版万国鼎的《陈旉农书校注》。②二十二卷。元王祯(生卒年不详)撰。王祯,字伯善,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元代元贞元年(1295)至大德四年(1300),王祯在旌德(今安徽旌德县)、永丰(今江西永丰县)做县尹。任职期间,王祯积极倡导改良农具,种植桑、麻、棉等各种经济作物,并开始撰写《农书》。同时,他还改进了活版印刷术,将《造活字印书法》一文附于《农书》之后,成为我国最早系统介绍活字版印刷术的文献。《农书》于皇庆二年(1313)成书,大致由三部分组成。农桑总诀,总体上阐述农业的各个方面的问题。农器图谱,展示各种与农业有关的劳动工具,用二百多幅图画加以说明。每图之末必系以铭赞诗赋,风雅可诵。谷谱,则分论农作物的栽培之道。《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元人农书存于今者三本。《农桑辑要》、《农桑衣食撮要》二书,一辨物产,一明时令,皆取其通俗易行。惟祯此书,引据赅洽,文章尔雅,绘画亦皆工致,可谓华实兼资。”王祯《农书》刊行后,明代曾收入《永乐大典》,并为八卷。清人整理修制《四库全书》时,以为《永乐大典》所载王祯《农书》“割裂缀合,已非其旧”,遂“依原序条目,以类区别,编为二十二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收入《四库全书》。另,《武英殿聚珍版书》亦将其收入。此书或云三十七卷,今存三十六卷。中华书局1956年曾出版三种农书(含王祯《农书》)合刊本,另有单行本。农业出版社1963年,新版出版该书。另有《万有文库》本。1981年农业出版社出版由王毓瑚所校的《王祯农书》。

猜你喜欢

  • 沁水县志

    ①十卷。清赵风诏纂修。赵风诏,江苏武进县人,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康熙三十三年(1694)任沁水县知县。按沁水县志,创修于明成化间邑人户部尚书李瀚,其后隆庆间邑令扈文魁又加修纂,分礼、乐、射、

  • 悔庵学文

    八卷。清严元照(1773-1817)撰。严元照,归安(今浙江吴兴)人。诸生,有高才,为当时著名学者阮元所赞赏。博学通经、尤精音韵、训诂,著有《娱亲雅言》、《尔雅匡名》、《悔庵学文》等。此集凡八卷,卷一

  • 文明小史

    六十回。题“南亭亭长新著”,作者为晚清李宝嘉(详见《官场现形记》)。长篇小说,写戊戌变法前后社会状况。当时清王朝已摇摇欲坠,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维新变法”运动。而慈禧太后为抵挡革命势力的发展,也挂

  • 全体阐微

    三卷。美国柯为良(生卒年不详)译。书前有光绪六年(1881)林鼎父(生卒年不详)、柯为良二序。林氏在序中称:柯为良来闽施医十几年,曾口译《全体阐微》,且让林氏以笔录之。林氏因医务繁忙,虽有志而未及完成

  • 东郭记传奇

    二卷。明孙仁孺(约1612年前后在世)撰。孙仁儒号峨嵋子,亦称白雪楼主,四川人,生平事迹均不详。清无名氏《传奇汇考》著录为无名氏作。万历本封页题峨嵋子评点,卷首序文署款云“峨嵋子书于白雪楼”,末有方印

  • 临晋县志

    ①十卷。清齐以治修,王恭先纂。齐以治,湖北应城人。出身进士,康熙二十四年(1685)任临晋县知县。按临晋旧志,远不可稽。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邑令高向辉曾重修之,传本极为罕见。据此志序例言:明万历

  • 读周子札记

    无卷数。清代崔纪撰。崔纪见《成均课讲周易》条。全书试图用儒家“中庸之道”来阐发论述宋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中的内涵。主要观点为:太极就是中庸上天的载体,“中”即中庸所谓的“人心未发之中”,“和”

  • 涉斋集

    十八卷。宋许及之(?-1209)撰。许及之,字深甫,号涉园,温州永嘉(今浙江永嘉县)人。隆兴元年(1163)进士,知分宜县。迁宗正丞。乾道元年(1165)擢为拾遗。宁宗即位,除吏部尚书兼给事中。后官至

  • 尔雅郝注刊误

    一卷。清郝懿行原撰,清王念孙刊误。是编前有共和八年己未(1919年)罗振玉序。是编原写本旧藏贵阳陈松山家,首尾朱墨烂然,凡一语有未安,一字有讹脱,均以朱笔订正。以书迹观之,多出念孙手,间有一二为引之所

  • 尚书解诂

    五十八卷。近代柳荣宗(详见《说文引经考异》)撰。此书原稿不分卷。若以《尚书》的篇目次序来考订的话,知其为五十八卷。此书之解诂颇为精审,引证也详明、确当,可补前人之不足。如释《尧典》中“曰若稽古帝尧,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