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半农春秋说

半农春秋说

十二卷。清惠士奇(详见《半农易说》)撰。惠士奇之父惠周惕,擅长说经,力追汉儒之学。惠士奇承其家学,青出于蓝,尤精于三礼。此书以礼为纲,以《春秋》之事为目,分类排比,并节取三传附之于下,亦闻以《史记》诸书佐之。其史实多据《左传》,论断则多采《公》、《穀》。各条之后往往附辨诸儒之说,而每类之后又有总论以阐发自己的观点。其书体例大致出于宋张大亨《春秋立礼例宗》、沈棐《春秋比事》,但只分卷帙,不设子目,亦无凡例,殊难观看检索,不知张沈二家之书。然其引据考证则比二家典核。其论说旨在阐发《春秋》之义,但大抵不出旧说窠臼,《四库提要》誉之持平,实则平庸。其间亦有发前人之未发者,如其云:“《春秋》之例,凡列国臣子弑其君则直书弑,非其臣及其子亦非其国则书戕。鲁四君弑,一君戕,皆不书于册。……人皆知《春秋》尊宗周,莫知《春秋》尊宗国,《春秋》以鲁为列国之宗而尊之,故《孟子》曰:‘《春秋》天子之事也。’董仲舒亦谓“春秋”有王鲁之文。……是以孔子独尊之,以为至尊无弑道,故不书弑而书薨,不地,亦不葬,至尊之体当然。”但以今观之,则亦属臆度之词,至于其书于灾异之类,反复辨诘,务申董仲舒《春秋》阴阳、刘向、刘歆《洪范》五行之说,《四库提要》己讥其过信汉儒、物而不化。现存乾隆十四吴氏璜川书屋刻本、阮刻《经解》本、《经学丛书》本。

猜你喜欢

  • 国文法之研究

    金兆梓(1889-1975)撰。兆梓字子敦,号芚盦,浙江金华人。文史学家,早年从事教育工作。是书系金氏在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授课时的讲稿,经整理而成。从语言实际出发,按照逻辑的要求,根据语句的结构方式,探

  • 孟子注

    ① 一卷。晋綦毋邃撰,清马国翰辑。邃字及,里爵俱无考。裴駰《史记索隐》两引邃注《列女传》语,《隋书·经籍志》列其书于皇甫谧《列女传》之下,杜预《女记》之上,则邃为晋人无疑。《隋书·经籍志》邃有《孟子注

  • 易纬辨终备

    案“辨终备”,一作“辨中备”。《易纬》之一。已佚。撰者不详。四库馆臣考证,《后汉书·樊英传》注,《易纬》凡六,《稽览图》、《乾凿度》、《坤灵图》、《通卦验》、《是类谋》而终以此篇。马端临《经籍考》皆称

  • 读宋鉴论

    三卷,清方宗诚撰,方宗诚,字存之,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治宋学,工古文辞,同治(1862-1874)间李鸿章任直隶总督,荐授其枣强(今河北省枣强县)知县,振教扶伦,谘民疾苦,论狱有声,旋隐居著述,从

  • 峇■山人集

    清谢乃实(约1703年前后在世)撰。谢乃实,字华函,福山(今山东登州)人,福山有峇山,因自号峇山人,生卒年均不详。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官兴宁知县。谢乃实工诗词,著有《峇山人集》。本集不分卷数

  • 竹林寺女科秘传

    一卷。清浙江萧山竹林寺僧撰。此书原不著撰人名氏。相传出于竹林寺僧。初秘不示人,后传于世,世人用之多效。书中共载一百一十病证,七十二首治方。其中第五十六证、第八十二证,治法有缺。后附小儿治法及急救等方。

  • 溯洄集

    十卷。清魏裔介(1616-1686)撰。魏裔介字石生,号贞庵,一号昆林,直隶柏乡(今唐山一带)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由庶吉士授工部给事中、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保。自入谏垣,前后上百余

  • 太公家教

    一卷。不著撰人姓氏。前有自序云,余乃生逢乱代,长值危时,忘乡失土,波进流离,只欲隐山学道,不能忍冻受饥,只想扬名后代,又无晏婴之机,才轻德薄,不堪人师,徒消人食,浪费人衣,随缘信业,且逐随时之宜,就以

  • 秘传眼科龙木论

    见《眼科龙木论》。

  • 丁辛老屋诗集

    十二卷。清王又曾(1706-1762)撰。王又曾名一作右曾,字受铭,号谷原。秀水(今浙江嘉兴)人。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帝南巡,召试,赐举人,授内阁中书。十九年(1754)进士,官礼部主事,改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