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双清堂石刻

双清堂石刻

十卷。清刘树堂自刻其书。刘树堂字景韩,曾任河南巡抚。此帖是其与幕友章寿彝、章寿鼎同刻。此刻以十天干分卷。甲、乙、丙三卷,书秦篆汉隶。丁卷以下,杂古今人书。全十卷皆袖珍小册,拓墨甚精,意在传之永久。刘树堂之书工整有余,自负能上追三代秦汉,而观其所临篆隶,也只不过工整而已,不似古人之变化无方,擅茂密雄强之盛。其间又有评论,则象时文家之评文伎俩,对古人之粤蕴,鲜有发明,评清代刘墉之书,说其仅能由宋元而至魏晋,于秦汉以上则无根源。不知刘墉之书,乃是真行,此种书体本出于魏晋之后,却讥其无秦汉以上,试问刘树堂此刻之真行书,有出于秦汉以上的吗?又题钟繇《荐季直表》为天下行书第一,王羲之不能越其范围。又说王羲之学钟繇而未得真意。岂不知魏晋之楷于今日,皆辗转翻摹,以之评古人优劣已不可为据,况《荐季直表》本为宋人伪造,王羲之到那里去见这种赝品呢?简直令人发笑。有常州刘氏本。

猜你喜欢

  • 辨学启蒙

    一卷,英国哲分斯(生卒年不详)撰,英国艾约瑟(生卒年不详)译。哲分斯著有《富国养民集》,艾约瑟有《华语考源》,已著录。《辨学启蒙》,是近代西学中的伦理学著作。惜清光绪十二年(1880),艾约瑟始将哲分

  • 周金文存

    六卷。附补遗。清邹安辑。邹安,原名寿祺,字适庐,浙江杭州人。卷一载钟、铎、句、鑃八十六器;卷二载鼎、鬲、甗二百三十器,补遗五器;卷三载敦、彝、簠、簋、豆、登、碗、盏三百九十六器,补遗五十三器;卷四载盘

  • 四书求是

    ① 十六卷。清王余英编纂。余英字菊潭,山东福山(今山东福山)人。官湖南知县。是书首有邓显鹤、陈运镇二序,有余英自作凡例及题辞。大旨重释典制,不遗义理,典制必据经传,不取凭臆独断之说,合者从之,不合者置

  • 小尔雅广注

    四卷。清莫栻撰。栻字右张,浙江钱塘人,雍乾时人,事迹无考。是编就宋宋咸之注而广之。宋氏之注殊不完备,莫氏遂搜辑群书,于其未详者详之,于其无注者增补之,增多几至数倍,其有功于《小尔雅》原书,视宋氏之注,

  • 永团圆传奇

    二卷。清李玉撰。李玉生平详见《一捧雪传奇》(辞目)。是传奇共二十八出。写金陵江纳,其长女虽与蔡文英订有婚约,后嫌其穷困,逼令蔡生退婚。蔡生诉之于官,府尹高谊审理之,欲问江家长女真意,值此长女出奔在外,

  • 易贯

    ① 十四卷。清张叙撰。张叙字凤冈,太仓人。雍正十年(1732)举人。此书经传次序将“小象”总列于六爻之后,而将“大象”置于《彖传》之前。“小象”置后创自宋吴仁杰,大象置于彖传之前创于周燔。而张叙乃以为

  • 晋陵先贤传

    二卷。明欧阳东凤编。东凤字千仞,潜江(今属湖北)人。生卒不详。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常州府知府,谢病归,起山西按察司副使,又起南京太仆寺少卿,并不赴。晋陵乃常州别称,该书专记常州历代贤哲事迹

  • 谦斋诗稿

    二卷。《补遗》一卷。清曹庭枢(1706-?)撰。曹庭枢字六芗,嘉善(今浙江嘉兴)人,卒年不详。雍正元年(1723)副榜贡生。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集中载有《午门谢颁月廪恭纪》诗。本集皆游京

  • 芸窗易草

    四卷。清阎斌撰。斌字允中,直隶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人,乾隆岁贡生。服膺道学,行必端方。其说《易》皆浑括大意,既不言象数,也不及训释。其注文往往不能协洽,自云专以本义为主,其与朱氏相背者不尽枚举。尚秉和

  • 宝奎堂文集

    十二卷。《篁村诗集》十二卷。清陆锡熊(1734-1792)撰。陆锡熊,字健男,号耳山,上海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赐内阁中书,累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后与纪昀同为《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