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医案按

古今医案按

十卷。清俞震(1710一?)撰。俞震字东扶,号惺斋,嘉善(今属浙江)人。性敏慧,自幼博览群书,兼工吟咏。后因多病,转攻医学,师事金钧(字上陶),得其秘奥,医病多获良效。俞氏广泛收集历代诸家方案,上至仓公,下至清叶天士,共六十余家,辑成此书。卷一至卷八为内科杂病;卷九为女科;卷十为外科和幼科。俞氏所编病证,基本上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医案一千零六十余则,按语五百三十余条。每证之下,列各家医案,并对部分医案附注按语。按语对各家学术思想,析其异同,褒贬分明,结合临床经验,析疑解惑,指出辨证施治关键所在。书中取江瓘《名医类案》中部分医案,并参录其他有关医学著述,间或收采诸史传、说部、杂著中医案之有新意或立奇法者,以广读者见闻。所选医案一般以脉证俱全,辨证详明,有议论有发明者为依据。名医治奇病有奇验者,必亲眼目睹始载入其书,不以传闻为据。分证为类,每类多少不拘,以有心得为主。体例十分精慎,广载异闻,颇能启人智慧。俞氏此书,博中求约,每证酌采精要之案,或有同证异治,必发明其殊途同归之意,彼此参证以求真谛。于伤寒温热两病,剖析尤为精微,多为俞氏心中所悟。按语多注重说理,概括性强。对辨证治法,能“辨其真伪,别其是非,析其同中之异”,指出证治要领和案例特色。俞氏认为学习医案著作,能给医者治法之“巧”。他曾说:“名医能审一病之变与数病之变而曲折以赴之。操纵于规矩之中,神明于规矩之外,靡不随手而应”。说明医生临证须多读医案,掌握若干巧治治法,以丰富治疗手段,提高临床实效。俞氏具有丰富的学术经验,此书在同类著作中具有较高水平,为研究前人医案较好的参考书,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有乾隆四十三年(1778)刻本,光绪九年(1883)重刻吴江李氏藏版,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春秋诗话

    五卷。清劳孝舆撰。劳孝舆,字巨峰,一字阮斋,南海(今广东佛山)人,生卒年均不详。为“惠门八子”之一。雍正十三年(1735)拔贡。官至贵州知县,历知龙泉县,龙泉人为纪念他,建立劳公书院。才气豪放,学问赡

  • 四书酌言

    三十一卷。明寇慎撰。慎字永修,号礼亭,自号祋祤逸叟,同官(今陕西同官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苏州府知府。寇慎归宗王学,故书中多辟朱子之说,而某些观点近于禅理。

  • 河间府新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杜甲修,胡天游、黄文莲纂。杜甲,江都人,历官杭州知府、河间知府。胡天游,字雅威,山阴人,候选州同知。黄文莲,字芳亭,上海人,候选知县。此志为河间知府王检于乾隆十八年(1753)聘胡天

  • 远安县志

    ①八卷,清安可愿修,曾宗孔纂。安可愿,陕西跃州人,拔贡,官远安知县。曾宗孔,远安县人,庠生。县志明成化二十年(1484)知县刘英始修,嘉靖十七年(1538)知县王绰续加修辑,皆未付梓,仅辗转传钞,故流

  • 榕村讲授

    三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观象》)编。此书分为三编,每编为一卷。上编载周、张、二程、朱子所作之文;中编收董仲舒、扬雄、王通、韩愈、邵子、胡宏所作;下编收贾谊、匡衡、刘向、谷永、刘歆、班固、诸葛亮、欧阳

  • 五洲教案记略

    五卷。英国人李提摩太(1845-1919)撰。李提摩太是英国浸礼教派传教士,1870年来到中国,在山东传教,曾发起中国妇女反对缠足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给张之洞出谋献策,为缔结和约从中斡旋。晚年写成

  • 伤寒直格

    见《伤寒直格方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古今将略

    四卷。明冯孜撰。冯孜字原泉,浙江桐乡人。生卒年不详。隆庆戊辰(1568)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使。此书分元、亨、利、贞四集,每集一卷。内容上采远古黄帝时代,下迄明代,以战功显著者,录其事迹,并以《孙子》

  • 周易虞氏义

    九卷。张惠言撰。此书系张惠言探究虞氏易之成果。据称作者穷探力索,积三年始成。李鼎祚《周易集解》集汉魏以降诸家易说,唯以虞氏义最详,惠栋探研古义,作《周易述》未能尽通。张氏继之而起,以虞氏为宗,以阴阳消

  • 蜀石经校字记

    一卷(古学汇刊本)。缪荃孙(1844-1919)撰。荃孙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江苏江阴人,清季金石学家,藏书家,目录学家。所著有《艺风堂文集》、《艺风堂金石文字目》、《藏书记》、《续藏书记》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