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今小说

古今小说

四十卷。明冯梦龙(1574-1646)编撰。冯梦龙,字犹龙,又字子犹、耳犹,别署龙子犹、墨憨斋主人、姑苏词奴、香月居顾曲散人等。明代文学家、戏曲家。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崇祯年间贡生,曾任寿宁知县。清军南下渡江时,力主抗清,后南明军队节节失利,江浙不守,冯梦龙以忧愤卒。一生著作甚丰,在诗文、小说、戏曲、民间文学等方面都有成就。但毕生大部分精力是用于编辑、整理、介绍民间文学和通俗文学方面,对晚明通俗文学发展有重要贡献。有选编的民歌集《挂枝儿》、《山歌》;笔记小说《古今谈概》、《情史》;散曲集《太霞新奏》;改写小说《平妖传》、《新列国志》;戏曲创作有《双雄记》、《万事足》两种传奇,并修改汤显祖、李玉、袁于令等人戏曲作品多种,合称《墨憨斋定本传奇》;另有《七乐斋稿》、《笑府》、《春秋衡库》等。《古今小说》又名《喻世明言》,与《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并称“三言”,是能代表冯梦龙通俗文学成就的白话短篇小说集。冯梦龙原拟编撰三部话本、拟话本集,名为《新刻古今小说》,故第一辑出版时题为《古今小说一刻》。后《古今小说一刻》增补再版,书名改为《喻世明言》,而嗣后出版的两部也取名为《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后世将其共称“三言”。《古今小说》四十卷,有的是宋元话本的旧篇,如《史弘肇龙虎君臣会》、《宋四公大闹禁魂张》等;有的则基本可认定是明代的新作,如《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滕大尹鬼断家私》、《杨八老越国奇逢》、《沈小官一鸟害七命》、《沈小霞相会出师表》等。冯梦龙在编纂过程中,根据自己的文学观念、艺术要求和思想倾向,对宋元话本进行了严格的选择取舍。《宝文堂书目》著录的话本,有不少没有被选入。凌濛初在《初刻拍案惊奇》序里称:冯氏所选剩余的旧话本已好比“沟中断芜,略不足陈”,可见精华篇章已尽被冯氏选入了“三言”。对于宋元话本旧篇,冯梦龙改订了题目,每篇都拟成七言或八言的整齐篇题,从人物和事件上对故事内容进行醒目概括。各自独立的前后两篇,又按照章回小说回目样式,设计成两两对偶的题目,如《羊角哀舍命全交》(卷七)对《吴保安弃家赎友》(卷八);《晏平仲二桃杀三士》(卷二十五)对《沈小宫一鸟害七命》(卷二十六)。在正文叙述中,删去了一些原话本说话人的口头文学术语,改成适合阅读的书面文学语言形式,增补了一些小故事作为“头回”(入话)。有些采用旧本而改写幅度较大的,已经等于创作了,如《众名姬春风吊柳七》据《清平山堂话本》中的《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改写而成,从主题到情节均已全非旧貌。至于冯梦龙自己的拟作,编入集中的也不在少数,只是今日已无法具体辨别。不属于宋元旧本的一些明代拟作,可能有些是出于冯氏手笔。明代拟作的题材或根据民间唱本,或采自民间流传的故事,也有的是根据历史轶闻或唐传奇的故事改写。总的来看,《古今小说》中描写婚姻、爱情主题的作品占突出地位,或描写青年男女冲出家庭樊笼、对抗封建等级观念,自己寻找爱情(《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张舜美灯霄得丽女》);或写婚姻家庭遭受外来破坏的悲剧(《蒋兴哥重会珍珠衫》、《陈御史巧勘金钗钿》);或写封建等级观念和攀附权贵欲望支配之下的负心背叛(《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从各种角度曲折地表达了市民阶级追求爱情自由和婚姻美满的愿望。有些故事反映了封建统治时代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严嵩父子对沈家的迫害。也描写了一些反抗者形象,如《沈小霞相会出师表》中的闻淑女。该书描绘生活情景生动逼真,刻画人物具体鲜明,情节结构细密完整,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重要选集之一,在明代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书中也有大量的封建道德说教、因果轮回的迷信观念,以及庸俗的色情描写等消极倾向。原书为明天许斋刊本,因清代将“三言”列为禁书,书焚版毁,中国无传。日本尊经阁和日本内阁文库各藏有天许斋刊本,少数文字间有异同。1947年商务印书馆据摄归的日本内阁文库天许斋本照片排印,缺磨页处据日本尊经阁本校订补足。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重印。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许政扬校注本,少数文字有删节。199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冯梦龙全集》,其中《古今小说》据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天许斋刊本影印全本。1992年,海南出版社据天许斋本排印全本,题《足本喻世明言》。

猜你喜欢

  • 春秋偶记

    二卷。清汪德钺(详见《周易偶记》)撰。该书是作者所撰《七经偶记》中的一种。据汪德钺《四一居士文钞》卷五《读经偶记序》说,他自弱冠后就决志穷经,罢弃时文诗赋不习,偶有心得,随即札记,年久积多,诸经都有成

  • 伊犁总统事略

    十二卷。清松筠撰。松筠(1753-1835),字湘浦,玛拉特氏。蒙古正蓝旗人。官至东阁大学士,屡黜屡起,以都统衔休致,殁晋太子太保衔,照尚书例赐恤,谥文清。是书汇集了松筠、祁韵士等考证西北舆地之作。此

  • 求阙斋读书录

    四卷。清曾国藩(1811-1872)撰。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湖南省湘乡人。道光进士,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擢礼部右侍郎,历署兵、吏等部侍郎。曾从唐鉴、倭仁学习程朱理学。同治七年(1868)任

  • 二皇甫集

    七卷。唐皇甫冉、皇甫曾兄弟合集。皇甫冉(714-767)字茂政,江苏丹阳人。天宝十五年(756)进士。大历中官至左补阙。皇甫曾(约756年前后在世,生卒不详)字孝常。天宝十二年(753)进士。官至监察

  • 御府藏东坡金刚经

    二卷。宋苏轼书,明万历元年(1573)临江府知府蒋凌汉、通判唐诏等重刻,后石残仅存一半;清乾隆五十二年(1788),翁方纲提学江西,按照松江徐氏石本补足后半。苏东坡之《金刚经》原迹书于宋元丰三年(10

  • 朱文端公藏书

    十三种,一百七十六卷卷首一卷附录一卷。清朱轼(详见《周易传义合订》)撰辑。十三种为《周易传义合订》十二卷、《春秋钞》十卷首一卷、《孝经注》一卷附《孝经三本管窥》三卷、《仪礼节略》十七卷图三卷、《大戴礼

  • 宁海州志

    十卷。清杨引祚纂修。杨引祚,湖广沔阳州人,进士出身,康熙十一年(1672)任宁海州知州。《宁海州志》,创修于明嘉靖二十六年(1672)知州李光先,此志为二修。《宁海州志》康熙十一年刻本。全书十卷,分为

  • 明本纪

    一卷。明佚名撰。该书记明太祖朱元璋的事迹,自起兵濠州始,至建国金陵。皆分年排载,颇为详备。盖于实录中摘出编次而成。但缺洪武三年(1370)正月以后事迹,约是撰写未竟之故。有《四库全书》本。

  • 北齐人书左氏传

    无卷数。清代学者杨守敬影印,编末有清宣统三年(1911)守敬跋,说原卷旧藏日本人柏本政矩家,守敬从使日本,以宋画《甘泉宫图》、旧拓武梁祠画像及古印、古钱等换得,携归上海,不忍自秘,于是石印以传世。可惜

  • 古今禅藻集

    二十八卷。明释正勉、性通同编。其收集编辑则是释普文。普文,字理庵,正勉,字道可,均嘉兴(今属浙江嘉兴市)人,生卒年均不详。性通,字蕴辉,应天(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是集凡二十八卷,所收录都是释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