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古文原始

古文原始

一卷。清曹金籀(生平不详)撰。是书专取古文象形字(间用小篆)三百八十四字,每字载出自某书某器,分为天地、人、鸟兽鱼虫草木、宫室衣服舟车器用四大类依次排列,以“一”始而以“癸”终。《凡例》谓:“古人字少,其用广,一字数义,不妨异义同字,故辞约而义明。后人字多,其用隘,一字一义,必致异义异字,故辞费而义晦。苟明乎假借之义,即此触类旁通,自有无穷之用。”又谓:“人视古文太高,如《岣嵝禹碑》、《比干盘铭》及《滕公石室铭》之类,怪诞不经,断弗与读。盖古文恰最平近易识,由古文而大篆,而小篆,而隶书,一线相延,有贯通之理。”这些论述显然是正确的。是书咸丰八年(1858年)刻本,有同治十二年(1873)灵兰室刊本,为《石屋书》之一。

猜你喜欢

  • 愈愚斋诗文集

    四卷。清谢青扬撰。青扬,字次榆,号小嵋,生卒年不详。约为道咸前后人。浙江平阳人。岁贡生。道咸间,平阳以诗鸣者,推华文漪、鲍台,青杨晚出,得其指授,为诗斐然成章。与鲍台尤为契合,鲍称其少负异才,推为王粲

  • 七星诗文存

    十二卷。明刘鸿(约1490前后在世)撰。刘鸿,字云表,因居七星岩,又自号七星居士,泰和(今江西泰和县)人,生卒年不详。明成化十三年(1477)举人,后屡上公车不第,遂自放游山水之间,以终。著有《七星诗

  • 诗疑笔记

    七卷。清夏味堂撰。味堂字淡人,江苏高邮(今江苏高邮县)人,生卒年不详。此书号称宗毛传,往往有不得毛诗意处。但有些解释颇有所据,可做为一解,供学诗者参考。有嘉庆甲戌(1815)梅花书屋刻本。

  • 乐纬

    不分卷。辑佚书,清黄奭辑。所辑凡十八条。《乐纬》一书亡佚甚久,其成书时代约在东汉初年,本以配《乐经》。或言《乐经》、《乐纬》本不存在,乃后世学者为之。此书系抄撮诸书而成,如吹律定姓之事与《白虎通·姓名

  • 易深

    八卷。清许伯政撰。许伯政字惠棠,巴陵人。乾隆七年(1742)进士。官任山东道监察御史。此书以为图书都出于太吴之世,卦数生于河图,蓍数生于洛书。又兼取汉人卦气、纳甲及《京房易传》、《火珠林》之法,而不用

  • 四书集说

    二十八卷。明徐养元、赵渔同撰。养元字长善,渔字问源,都是唐山(今河北唐山)人,崇祯十六年(1643)同榜进士。此书汇集朱子《四书或问》及《四书存疑》、《四书大全》诸书以及诸家之说而成,讲解四书,无独到

  • 丽则遗音

    四卷。元杨维桢(1296-1370)撰。维桢生平事迹见《东维子集》条。维桢《东维子集》不载其所作古赋,《铁罗古乐府》中古赋只有《土圭》、《莲花漏》、《记里古车》三作。此集为古赋专集。收赋三十二首,皆其

  • 尚书通义

    二卷。清邵懿辰撰。本书可能是残本,现仅存第六、第七,始自《召诰》,迄于《吕刑》,共十六篇。本书初名《尚书大意》,后改称《尚书通义》。卷首《尚书大意缘起》中邵氏曰:“今观孔、蔡之传《书》,理非不举,事与

  • 词坛纪事

    三卷。清李良年(1635-1694)撰。李良年生平事迹见《秋锦山房词》。此书主要记述唐宋词人的有关遗闻佚事,书无序跋,事件都按时代先后排列,其间也有编者的参订按语。所引均无出处和著者姓氏,徒使读者迷其

  • 念贻剩迹

    一卷。清周宣智编。周宣智自号镜亭老人,长沙(今属湖南)人。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明末张献忠入湖广时周宣智曾祖继圣一家抵抗事。事载于《湖广通志》中,乾隆二十七年(1762),周宣智又辑录其行状墓铭之类,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