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叶韵汇辑

叶韵汇辑

五十八卷。清梁诗正等撰。梁诗正字养仲,浙江钱塘人。雍正八年(1730年)进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十三年(1735年)以母忧归。高宗即位,召南书房行走。乾隆三年(1738年)补侍讲学士,累迁户部侍郎。十四年(1749年)加太子少师兼刑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协办大学士。二十八年(1763年)授东阁大学士加太子太傅。寻卒,谥文庄。是书字数及部分皆仍《佩文诗韵》之例,惟以今韵之离合别古韵之异同,如江韵独用,则一韵为一部,东冬两韵同用,则两韵为一部,支微齐三韵同用则三韵为一部。每部皆附叶韵,略如吴棫之《韵补》。只是《韵补》于今韵每部皆附叶韵,此书则一部独用者附本部末,诸部同用者即总附诸部末,如“蒙”字叶莫邦切,则独附江部后;“江”字叶户公切,则总附东冬二部后;“鱼”字叶鱼羁切,则总附支微齐三部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夫古今声音之递变,亦如大小篆隶八分之递变,或相因,或迥不相近。以迥不相近之音施于歌咏,于古虽有征而于今不能悉协。唐人古诗大抵皆相近之音,故东冬江古音虽同,而此书东冬自为部,江自为部;支微齐佳灰古音虽同,而此书支微齐自为部,佳灰自为部,皆取不戾于古而可行于今也。”至于叶韵“此书所录,惟据古书注有是音者,使以类相从,明前有所承即后有所本。不复旁牵博辨,致枝蔓横生,解结释纷,尤为得要,于数百年讲古韵者,诚为独酌其中矣。”是书有殿刊本。

猜你喜欢

  • 春秋合题著说

    三卷。元杨维祯(1296-1370)撰。维祯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山阴(今浙江山阴)人。元末文学家。泰定四年进士,授天台县尹。后任江西儒学提举,避兵未上,浪迹浙西山水间。明初召诸儒考礼乐,于洪武

  • 江西通志

    ①三十七卷,明林庭修,周广纂。林庭,字利瞻,福建闽县(今福州闽侯县)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兵部主事,升郎中。后任苏州知府,云南参政,嘉靖二年(1523),任江西布政司右参政,三年升湖广右布

  • 晦庵集

    一百卷。《续集》五卷。《别集》七卷。宋朱熹(1130-1200)撰。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南宋理学家、教育家。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授泉州同安主簿

  • 圣母帖

    一卷。唐释怀素书。怀素,生平见《藏真律公帖》。世传怀素法帖达十种之多,但真迹却只有《藏真律公帖》和《圣母帖》二帖。该《圣母帖》刻于宋元祐戊辰(1088),笔法简深肃穆,有魏晋遗风。清代著名书家及鉴藏家

  • 周易费氏注

    一卷。汉费直撰。清马国翰辑。费直字长翁,东莱(今山东莱州)人,治易为郎,至单父令,其事见于《汉书》。据《隋书·经籍志》载:梁有汉单父令费直注《周易》四卷,亡,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载称,有费直《周易

  • 虞氏易言

    二卷。清张惠言撰。惠言字皋文,江苏武进人,嘉庆进士,翰林院编修。其博学善思,为易学大家,著有《周易虞氏义》九卷、《虞氏消息》二卷、《虞氏易礼》二卷、《虞氏易事》二卷、《虞氏易候》一卷、《周易郑荀义》三

  • 左传抄评

    残本二卷。明穆文熙(1528-1591)批辑。文熙字敬止,号少春,东明(今属山东省)人,嘉靖时进士,官至魏郡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广东副使。此书现存高丽刊本,可惜首尾都已残阙,今存仅第七、八两卷。据清代学

  • 音学辨微

    一卷。清江永撰。这是一部说明等韵学名词及原理的著作。书中凡十一辨,并附以一论。要点如下:①辨平仄。平声为平,上去入为仄。平声平,仄声短。平声空,仄声实。平声如击钟鼓,仄声如击土木石。②辨四声。前人以“

  • 浮西施

    一卷。清徐石麒(详见《买花钱》)撰。本杂剧只一折,写范蠡辅越王勾践灭吴后,沉西施于江之事,而不采范蠡载西施同泛五湖之常说,用事奇谲,一反通说,词律谐畅,激扬高亢。其艺术成就与吴伟业的杂剧不相上下。本书

  • 台州外书

    二十卷。清戚学标纂。戚学标,太平(今安徽)县人。此志嘉庆四年(1799)刻《戚鹤泉所著书》(1799)本。分订四册,第一册舆地记,为人物补传一至四。第二册艺文志一二,为武备略、兵患纪。第三册客官录,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