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官新义

周官新义

十六卷。附《考工解》二卷。北宋王安石(1021-1068)撰。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亦称临川先生、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少好读书,擢进士第一。议论高奇,果于自用,善以辩博圆其说。散文以雄健峭拔著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风豪气纵横。仁宗时上《言事书》,主张变法。时深得神宗信赖,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兴青苗、农田水利、均输、保田、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法,史称“熙宁变法”。屡遭阻碍,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封荆国公,世称荆公。卒谥文。王安石潜钻经学,著书立说,誉为“通儒”。生平著作颇多,除著《周官新义》外,还有《诗经新义》、《尚书新义》、《易解》、《论语解》、《孟子解》、《字说》、《临川集拾遗》、《王临川集》等多部。《周官新义》是王安石为变法而对《周礼》所作新解之书,原著二十二卷,今存十六卷,《附考工记解》二卷,录自《永乐大典》。宋晁公武《读书志》载,熙宁中置经义局,撰三经:《周礼》、《尚书》、《诗经》,皆本王安石经说。王安石与其子王雱及吕惠卿等重注三经,不用先儒传注,多以己意解经,时称《三经新义》,颁之学官。书成后遭反变法派如司马光、文彦博、吕诲、程颢、程颐、苏轼、苏辙、晁说之、胡安国、胡宏等攻击,甚至谴责王安石及《周官新义》导致北宋灭亡。《四库全书总目》认为王安石鉴于“宋当积弱之后,而欲济之以富强,又惧富强之说,必为儒者所排斥,于是附会经义,以钳儒者之口,实非信《周礼》为可行”,颇为中肯。《周礼新义》训诂多违六书之义,难免割裂经义,牵强附会。其训诂字义,颇为穿凿,但总体以经诠义,发挥经义,仍不失为儒者之言。如解“八则之治都鄙”、“八统之驭万民”、“九两之系邦国者”,皆有发明。对后世研究《周礼》者有一定参考价值。宋王昭禹《周礼详解》、王与之《周礼订义》以及林之奇、陈友仁注《周礼》多据其说。清《钦定周官义疏》,亦不废用。其《考工记解》据晁公武《读书志》记载,非王安石之作,乃郑宗颜辑王安石《字说》所补。《中华儒学通典》认为“《考工记解》在内容上多与《字说》相类似文字,而其题款亦一直为王安石,即使真为郑宗颜所辑,则所辑内容亦必为王安石所撰无疑”,颇有道理。版本有河南刻经苑本,明万历刊本、墨海金壶本、粤雅堂本、清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

猜你喜欢

  • 墨园翠语

    一卷。清王懿荣撰。王懿荣,详见《天壤阁杂记》条。此书为王氏辑录张廷济、宋翔凤、崇恩殷、彭寿、盛昱、张之洞、李文田、黄绍箕等人,考论金石题记札牍而成。乃王氏随时记录,未经编排之作。书末有其子王崇焕一跋。

  • 郑学录

    四卷。清郑珍(详见《仪礼私笺》)撰。此书系汇辑诸书所载东汉经学家郑玄有关资料,加以考证而成。分为传注、年谱、书目、弟子四目,有黄彭年序,复于“传注”补正十七事,“书目”补正五事。“弟子目”补正二事。此

  • 太平编类

    见《太平御览》。

  • 古州厅志

    十卷首一卷,清余泽春修,余嵩庆等纂。余泽春,武陵人,曾任古州厅同知。光绪初,余泽春为同知,创议纂修志乘。延余嵩庆主其事。未竟去滇,携稿自随。又十年始以稿寄其门人陆渐鸿、陈之宫,遂付梓。《古州厅志》光绪

  • 鲁诗世学

    三十三卷。明丰坊撰。坊字存礼,后更名道生,别号南禺外史,生卒年不详。嘉靖进士,除吏部主事。以吏议谪通州同知,免归。坊博学工文,尤善书,家有万卷楼,藏书万卷。著有《易辨》、《古书世学》、《鲁诗世学》、《

  • 严州图经

    八卷。宋董弅主修,喻彦先检订,陈公亮重修,刘文富订正。董弅知军州事。刘文富州学教授。《严州图经》宋绍兴九年(1139)修,淳熙十二年(1185)重修,全书共八卷。现存三卷。为:子城图、建德府内外城图、

  • 左氏博议拾遗

    二卷。清朱元英(1660-1713)撰。元英字师晦,金陵(今江苏南京)人,康熙四十八年己丑(1709)进士。著作除《左传博议拾遗》外,尚有《助语小品》、《夏云存稿》、《虹城子集》、《诗学金丹》等。《左

  • 天启宫词

    一卷。明蒋之翘撰。蒋之翘字楚稚,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生卒年未详。明末为避盗而隐居乡下。其家贫,然而好藏书。尝辑《晋书删补》一百卷、《槜李诗乘》四十卷。本书乃之翘搜辑明天启一代逸事,谱诸声律者。幽凄哀

  • 补辑风俗通义佚文

    见《风俗通义佚文》。

  • 龙皋文集

    十九卷。明陆简(1442-1495)撰。陆简,字廉伯,一字敬行,号治斋,别号龙皋,武进(今江苏常州市)人。明成化二年(1466)进士,授编修,官至少詹事兼侍讲学士。著有《龙皋文集》。是集为陆简文集。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