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

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

三卷。五代后蜀彭晓(生卒年不详)撰。彭晓,字秀川,号真一子,永康(今四川灌县)人。飞鹤山道士,仕后蜀孟昶,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受赐紫金鱼袋。撰有《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又称《周易参同契通真义》。晋葛洪《神仙传》始称魏伯阳作《周易参同契五行相类》,凡三卷,《抱朴子·遐览篇》著录《魏伯阳内经》。自唐刘师古著《日月玄枢论》,奉《周易参同契》为内丹要籍,道家多奉其为万古丹经之王。彭晓撰《周易参同契通真义》,将其书上、中、下三卷分为九十章,以明阳九之数。又认为《鼎器歌》一篇难以分章,使其独存于后,以应水一之数。又据《参同契》之义作《明镜图诀》一篇附下卷之末。彭晓还自撰前序后序,他于前序中讲述了魏伯阳撰此书后,经徐从事、淳于叔通等注后而流传于世。并于《参同契》每章之后详尽注解原文,以内丹解《周易参同契》。其注要旨以乾坤为鼎器,阴阳为堤防,水火为化机,五行为辅助,真铅为药祖,互施八卦,得药忘言,假《易》显象。认为原书是借纳甲之法,言坎离水火龙虎汞铅之要,以阴阳五行昏旦时刻为进退持行之候。其所做《明镜图》由八个同心圆构成,由外向内依次绕圆标以八卦、二十八宿、月象、十二复卦、十二月、十二地支、四季和五行之名,然后逐圆简单解释。其意是在以图解《参同契》,使之更加简单明了。后世学者对此书非常重视,宋代学者多仿此书以内丹解《参同契》。周敦颐曾参考彭晓所作《明镜图》中《水火匡郭图》、《三五至精图》作《太极图》。也有学者认为彭晓将《参同契》分章断意未免欠妥,而且文中又有章序倒误之处。清代学者认为彭晓注本是诸注中最古本,其后凡是言炉火修丹者都以《参同契》为丹经之祖。近代学者认为彭晓注本虽有失误,但不影响原书要旨,实是研究《参同契》的重要古籍之一。现存明《道藏》本、清《四库全书》本、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周易参同契古注集成》本。

猜你喜欢

  • 尚书解

    不分卷。柳荣宗撰。此书解《尚书》,并不逐字逐句进行训解,而是专解各篇大义,故名《尚书解》。本书不分卷,只是依据《尚书》的篇目次序来解,每篇论断,或一二首,或十多首不等,每一小篇(首)解释文字都各有起讫

  • 蜀碑记

    十卷。宋王象之撰。王象之,详见《舆地碑目记》条。清李调元编此书十卷,有退补斋金华丛书本附辨伪考异一卷。王象之的《舆地碑目记》中,所录蜀碑最详最多。李调元从王书中专门将蜀碑摘出,改标清代府县地名,将各碑

  • 论语正义

    二十三卷。清刘宝楠(1791-1855)撰。宝楠字楚桢,江苏宝应人。著有《释谷》四卷、《汉石例》六卷、《宝应图经》六卷、《胜朝殉扬录》三卷、《文安隄工录》六卷、《愈愚录》、《清芬集》十卷、《宝应文征》

  • 三史拾遗

    五卷,清钱大昕撰。作者详见前条。此书是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刊成后,续有所得编成。共五卷,《史记》一卷,《汉书》二卷,《后汉书》一卷,《续后汉书》一卷。《史记》后附宋本跋二篇,《续后汉书》后附宋本牒一篇

  • 新修江宁府志

    五十六卷。清吕燕昭修,姚鼐纂。吕燕昭,字仲笃,河南新安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官知县,擢知州,迁知府,嘉庆十二年来任江宁知府。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旧称惜

  • 骆两溪集

    十四卷。《附录》一卷。明骆文盛(1496-1554)撰。骆文盛,字质甫,号两溪,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翰林院编修。著有《骆两溪集》。骆文盛集初为蔡汝楠所刻,凡七卷,并

  • 枣林杂俎

    明清之际谈迁(1593-1657)撰。谈迁原名以训,字观若;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浙江海宁县枣林人。明天启元年(1621)撰著《国榷》,清顺治二年(1645)续订崇祯、弘光两朝史事。顺治十年北上居京,

  • 小司马奏草

    六卷。明项笃寿撰。项笃寿,字子长,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嘉靖进士,官至兵部郎中。著有《今献备遗》、《全史论赞》。《小司马奏草》为项笃寿任兵部职时,议覆内外陈奏之文,共包括驾部稿一卷,职方稿一卷。“小司

  • 左文襄公全集

    一百三十四卷。清左宗棠(1812-1885)撰。左宗棠,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清末洋务派和湘军首领。举人出身。曾入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幕。咸丰十年(1860)由曾国藩推荐,任四品京堂,襄办军务,率湘军

  • 文星榜传奇

    二卷。清沈起凤(详见《报恩寺传奇》)撰。本剧主要情节取材于《聊斋志异·胭脂》。剧写苏州王又恭慧而美。扬州有告退大臣向诰欲以女采苹嫁之。而王已与当地富豪甘菊录女碧云订婚,故辞之。又有医生女卞芳芝属意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