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

唐写本说文解字木部笺异

一卷。清莫友芝(1811-1871)撰。友芝字子偲,号郘亭,晚号眲叟,贵州独山人。道光辛卯(1831年)举人,曾客曾国藩幕。通小学,精版本目录之学,为晚清宋诗派作家。著作尚有《韵学源流》、《郘亭诗钞》等。改元同治时,莫氏得唐人写本《说文解字》木部之半,篆书一百八十八字,说解二千零二十字。他便与二徐本加以对照,发现:(1)有五个字篆体不同,二徐本“梠”、“栚”、“椎”、“檄”、“槥”,此卷作“杞”、“”、“榫”、“”、“”:(2)“栝”、“”二字篆书缺笔;(3)说解部分文字有出入的凡120处左右。于是莫氏通雠异同,指出足以校补各本之脱讹,印证诸儒之考订者,多达几十处,遂成此《笺异》一卷。莫氏据“栝”字缺笔,避德宗嫌名(德宗名“适[kuò]”);“”字声旁“恒”字缺笔,避穆宗讳;“枊”字声旁“卬”字不省,例以《开成石经》不避当王(指文宗李昂)的嫌名,断定此本乃穆宗以后的人所写。关于五个不同的篆体,莫氏认为:“‘’省声不省,‘’‘’下上易左右,形声辗转小歧,古书恒有。‘杞’‘梠’、‘榫’‘椎’截然两体,声义各足,直是互漏。”莫氏论及此本与二徐本注音之别说:“今行《系传》,音出朱翱。鼎臣校定,自取《唐韵》,皆不如此音之古。”在存逸订讹方面,如:“柙,所以盛藏虎兕”。严可均曰:“《论语疏》引槛一曰圈,下有‘以藏虎兕’四字,盖校者由‘槛’篆下移此。”而莫氏云:“许正据《论语》说‘柙’字。《广韵》‘柙,槛也,所以藏虎兕也’,出《说文》,则隋唐本皆然,不由校移,严说非。”莫氏所作的笺疏,语简义核,曾国藩于同治二年为校刊以行,刘毓崧、张文虎,其子彝孙皆有跋。刘毓崧跋中考唐人讳例甚详。今有《影山草堂六种》本,《许学丛书》(第一集)本,《黔南丛书别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云庄礼记集说

    十卷。元陈澔(1261-1341)撰。浩字可大,号云庄,一号北山,江西都昌人。澔少承家学,好学博古,宋末隐居不仕,授学乡里,学者称为经师先生。是编书名取之于己号,成书于至治三年(1322),集有元以前

  • 雷氏丛书

    四种,二十九卷,卷首一卷,补遗一卷。清雷学淇编。雷学淇字瞻叔,顺天通州(今北京通县)人。嘉庆年间进士,曾任永从知县。是书收雷学淇三种,《介庵经说》十卷补遗一卷、《世本》二卷(雷学淇校辑)、《竹书纪年》

  • 考信录

    三十六卷。清崔述(1740-1816)撰。崔述字武承,号东璧,直隶大名(今河北今县)人,著名学者、经学家。其父崔元森治朱子之学,崔述幼承家学,年十四,即泛览群书。乾隆二十七年进士。从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

  • 博异志

    一卷。唐谷神子撰。生卒年不详。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或曰名还古,而不知其姓。”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十六《二酉缀遗》中认为即唐代诗人郑还古。后人多从此说。郑还古自号谷神子,唐宪宗时登进士第

  • 何休注训论语述

    一卷。清刘恭冕(约1826-1885)撰。恭冕字叔俛,江苏宝应人,刘宝楠之子。自刘逢禄误认为何休有《论语注》,著《论语述何》以昌明之后,宋翔凤、戴德等争相以《公羊传》注说《论语》。是书承袭他们的学说,

  • 淮鹾问答

    一卷。清周济(1781-1839)撰。周济,字保绪,一字介存,号未斋,晚号止庵,荆溪(今江苏宜兴)人。嘉庆进士,官淮安府学教授。有《味隽斋词》、《词辨》、《介存斋论词杂著》、《韵原》、《说文字系》、《

  • 孔注论语

    一卷。汉孔安国注,清龙璋辑。孔注论语,《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都未著录。只有《家语》载汉孔安国撰《古论语训》二十一篇。后世刘台拱、陈鳣、臧镛堂都疑此书为伪作。至沈涛编纂《辨伪》一书,列举五证

  • 郁华阁诗集

    二卷。清盛昱(?-1899)撰。盛昱字伯熙,号意园,清宗室,为肃亲王豪格七世孙。满洲镶白旗人。光绪三年(1877)进士,由编修官至国子监祭酒。其人通经致用,精研义理,于天文、地理、兵事、农政诸门无不潜

  • 经义塾钞

    一卷。清俞樾撰。经义,为科举考试科目之一,以经书文句为题,作文阐发其义理。清光绪二十七年(1902),下诏科举废除时文,改用“四书义”、“五经义。”俞樾遂根据科举要求,撰写了这一卷文章,作为学子应试的

  • 禹贡约义

    无卷数。清华玉淳撰。其生卒年不详。玉淳字师道,号澹园。金匮(今江苏省无锡县)人。清代学者。为诸生。曾从著名经学家顾栋高游,研读经史,究根穷源,兼长历算。著述除《禹贡约义》外,尚有《孝经通义》、《澹园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