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大学衍义

大学衍义

四十三卷。南宋真德秀(1178-1235)撰。真德秀字景元,后更为希元,学者称西山先生,建宁浦城(今属福建)人。从师于朱熹弟子詹体仁,自谓于朱学尝私淑而有得。庆元五年(1199)中进士,继试中博学宏词科。历任太学博士、校书郎、秘书郎、起居舍人、礼部侍郎、户部尚书、资政殿学士等职。为官廉洁,以“廉仁公勤”四字励僚属,多有惠政。著有《西山文集》、《读书记》、《大学衍义》等书。此书因《大学》之义而推衍议论,故名“衍义”。他推崇《大学》一书,强调为人君不可以不知《大学》,为人臣者亦不可以不知《大学》。此书成于绍定二年(1229),呈进于端平元年(1234)。当时,宋理宗浮慕道学,而内实多欲,权臣外戚交煽为奸。他借《大学》之义,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平天下为用,倡明君主为治之道,以暗切时弊。书中首列帝王为治之序,帝王为学之本;次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四大纲。每纲又各系以目,共分四纲十二目。《格物致知》纲分为《明道术》、《辨人材》、《审治体》、《察民情》四目;《诚意正心》纲分为《崇敬畏》、《戒逸欲》二目;《修身》纲分为《谨言行》、《正威仪》二目;《齐家》纲分为《重妃匹》、《严内治》、《定国本》、《教戚属》四目。目下又分细目,共有四十四个子目,唯《修身》无子目。皆引录经文、旁征史事,参以先儒之论,以明法戒,并阐发自己的观点。书中他认为,国乃天下之本,家乃国之本,身又为家之本。为此,提出明道术,辨人材,审治体,察民情为君主格物致知之要。他认为,性即是理,“人之理”是“天与之”,是至善之性,即仁义理智。因此人皆有不忍之心,但因私欲干扰,而不能达之于用。唯有圣人才能“全体本心”,私欲不杂。仁为众善之长,有仁心便有此仁政。所以,君主之道以知善最为重要。不知自己性之善,则无以知自己可为尧舜;不知人性之善,则无以知人皆可为尧舜。“天地之性”是至善的,有的人善,有的人不善,是受“气质之性”的影响。因此,从治自己而言,则要学习;从治人而言,则要教育。学习的功能是恢复自己的善性,教育的功能是恢复别人的善性。自己之性不善,而不以圣人之道治其身,是自暴。以人之性为不善,而不以圣人之道治其民,是暴天下。善有大小之别,而以人伦为最重要。“三纲”正,则“六纪”正;“六纪”正,则万事皆正。君为臣纲,君正则臣亦正。父为子纲,父正则子亦正。夫为妻纲,夫正则妻亦正。所以,为人君者必须正身,以统其臣。为人父者必须正身,以律其子。为人夫者必须正身,以率其妻。君主要善于识别人材,任君子,远小人,不要被奸臣迷惑;要审治体,掌握德刑先后之分,明义利重轻之别;要察民情,掌握人心向背的原因,田里戚休的情况,圣贤的君主轻赋敛,而不尽其财;省徭役,而不尽其力。强调崇敬畏,戒逸欲为君主诚意正心之要。他认为,德必须以敬为首,敬为心的主宰,万善的本原。敬则仁,不敬则私欲侵害而不仁;敬则诚,不敬则私欲杂而不诚。君主要在这方面下力气。修己之敬有三:即身心内外不可有一毫之不敬;容貌必须端严若思;言辞必须安定。君主要戒逸欲,戒沉湎,戒荒淫,戒盘游,戒奢侈。又强调谨言行,正戚仪为君主修身之要。他认为,君主的言行不可以不谨慎,这如鹤鸣子和,气之相感,上倡下应为自然之理。君主言之善否出于一室之间,而百姓从违见于千里之外。一行则为仪表,而四方见之。所以,言要忠信,行要笃敬。忠信即诚,笃敬者诚敬。未有诚敬而不心服,也未有不诚敬而能使人心服,故言行要必诚必敬。君主必须正威仪,威仪为内心之表。内心正,则威仪亦正;内心不正,则威仪亦不正。动作有动作的规范,礼义有礼义的规范,威仪有威仪的规范,皆为天命一定而不可违。能遵循其规范,顺天地之命,谓养之以福。不能遵循其规范,逆天地之命,谓败以取祸。君主有君主的威仪,臣有臣的威仪,不可混同。强调重妃匹、严内治,定国本,教戚属为齐家之要。全书论述皆暗喻时政,以正本清源为宗旨,力求通过此书,而达到正君心,肃宫闱,抑权幸的目的。但作者只论述为治的道理,未及讨论治国平天下的具体内容。故明儒邱浚为补其缺,作《大学衍义补》。有《真西山全集》本,《四库全书》本,《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西京清麓丛书续编》本。

猜你喜欢

  • 折肱漫录

    六卷。明黄承昊(生卒年不详)撰。黄承昊字履素,号暗斋,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黄洪宪之子,万历年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黄氏因体弱多病,故留心医药,参研医理,此书为其学医心得。分为养神、养气、医药三门,卷

  • 事类通考

    十卷。明刘叶(生卒年不详)撰。刘叶字芝华,饶卅(今江西波阳)人。本书集古今事实分类编辑。凡七十七门。以记事为主,中间加以评论,其体例或似札记,或似语录,或似对句。以“年少初登第,皇都得意回”十字,分别

  • 孔天征文集

    清孔尚典(约1675前后在世)撰。孔尚典,字天征,号汶林,江西新城人。生卒年不详,顺治时为岁贡生。著有《孔天征文集》。据《新城县志》载“孔尚典有文集数卷”,系由其老师魏禧所评定。今此本大致二册,诗文杂

  • 尚书离句

    六卷。清钱在培撰。钱在培字苍益,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本书首有雍正丁未(1727年)汪惟宪、程川二人的序文,又有“凡例”四则。卷一是《虞书》,卷二《夏书》,卷三《商书》,卷

  • 钟律通考

    六卷。明倪复(生卒年不详)撰。复字汝新,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是书凡二十七章,始于《黄钟本原》,终于《风雅十二诗图谱》。其中或标卷目,或不标卷目,疑传写者有所佚脱,非其旧书。卷首有嘉靖丙戌(1526)

  • 中庸通

    清胡炳文撰。炳文爵里无可考。是书以朱子《章句》为宗,按朱子《章句》诂义本精,义有未尽。每别详于《语录》,间或《章句》与《语录》异义,自可互相参证。立于他家之说,多有发明朱义者,或有补朱义所不及者。是书

  • 庄屈合诂

    无卷数。清钱澄之(1512-1694)撰。钱澄之字饮光,号田间,安徽桐城人。明季诸生,隆武时授推官,永历三年(1649)改任庶吉士,次年授编修。曾一度削发为僧。以课耕著述终其身,自号田间老人。著有《所

  • 双鉴楼善本书目

    四卷。清傅增湘撰。傅增湘(1872-1949),字润沅,又字沅叔,自号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藏园老人,曾用笔名江弇、长春室主人、书潜、清泉逸叟。四川江安人,著名的目录学家、版本学家、校勘家及藏书家。自

  • 琴谱合璧

    十八卷。清和素取明杨抡之《太古遗音》重新编译。和素为满州镶黄旗人,官至内阁侍读学士,其它不详。杨抡本是金陵琴工,辑旧谱为书。其意本以为古之雅乐不过如此,而不知雅乐本有俗的一面,所谓大雅若俗。但杨抡的指

  • 御选唐诗

    三十二卷。《附录》三卷。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选。此书为唐诗选集,共三十二卷。卷一至卷六为五言古诗;卷七至卷九为七言古诗;卷十至卷十六为五言律诗,附六言律诗三首,并有五言律诗补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