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太湖县志

太湖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吴易峰修,徐日明纂。吴易峰,字怡亭,江西高安人,清雍正元年(1723)举人,官文林郎,乾隆十七年(1752)知太湖县事。太湖旧志,创于明成化年间,至万历之末,凡四经修,其后数历兵燹,旧志多有散失。清顺治时,知县李世治始续修之。经康熙一朝,知县王崇曾、王庭等又相继增修。吴易峰来任知县,倡议重修,开馆于熙湖书院,以其婿进士徐日明主其事,越六年而书成。此志卷首为序、目录、旧序、重修姓氏、旧修姓氏、凡例、绘图;卷一天文志:星野、气候、岁占;卷二舆地志:沿革表、疆域、山川、水利、风俗、城池、公署、乡镇、津梁(沟洫附)、坛庙、坊表;卷三食货志:田赋、户口、徭役、仓储、蠲赈、杂税、物产;卷四至五学校志:学宫、经籍、学田、书院、社学、礼仪;卷六武备志:防汛、馹俾;卷七秩官志:职官表、名宦;卷八选举志:进士、举人、贡生、荐辟、武进士、武举、仕籍、武仕、封荫;卷九至十二人物志:名贤、宦绩、武功、忠节、孝友、儒林、笃行、文苑、隐逸、耆寿、流寓、列女;卷十三至十九艺文志:奏疏、书檄、告文、碑记、杂著、诗赋(诗余附诗后)、书目;卷二十杂类志:寺观、仙释、艺术、古迹、禨祥、兵氛、丘墓、轶事;卷末:后序。因旧志有纲无目,体裁未协,故此志一反旧志之体,立十志,六十七目,体例较为完备。其文大抵就旧志斟酌损益,而正其伪误,惟分星野、岁占别为天文志。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刻本。②四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符兆鹏修,赵继元纂。符兆鹏,海康人,精同治八年(1869)知太湖县事。赵继元,邑人。同治八年,安徽巡抚奏修省志,檄各属修志,以备采择,适符兆鹏来任知县,乃集县绅共议重修县志,而以赵继元任其事,搜访征辑,于同治十一年(1872)而书成。此志大抵依据旧志,间有增补厘正,然体例罗杂,仍不免袭旧志之误。有清同治十一年(1872)熙湖书院刻本。③四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高寿恒纂修。高寿恒,字铁君,安徽合肥人,以拔贡生知太湖县事。时县志自清同治十一年续修,至是已五十年,邑人吕调元奉命长皖,始议重修,而以高寿恒主其事,历时两载,始告成书。此志卷前列序、凡例、纂修姓氏;卷末列旧序、旧跋、旧纂校姓氏;后附新志补遗。此志因循同治志,分门立类,鲜有变动,易河渠志为水利志,于舆地志中新增教堂一目,于学校志中新增学堂一目,于选举志中新增毕业生一目。清末民初,体制新旧交替,其承上继下,续补前志,亦称完备。有民国十一年(1922)活字本。

猜你喜欢

  • 比目鱼

    二卷。清李渔(1611-1680)撰。李渔生平见《闲情偶寄》条。此剧写书生谭楚玉与梨园歌妓刘貌姑一见钟情,谭楚玉为与刘貌姑朝夕相会,遂舍弃儒业而做优伶。二人同台演戏,彼此相恋,结成生死之情。有富豪钱万

  • 周易经传训解

    二卷。宋蔡渊撰。渊字伯静,号节斋,建州建阳(今属福建)人。父蔡元定,弟蔡沈并为宋世大儒。蔡氏父子俱为宋熹门人,然渊之学实出于家学,故《宋元学案》卷六二《西山蔡氏学案》标“西山家学”,良是。朱彝尊《经义

  • 邹县志

    ①三卷。清朱承命纂修。朱承命字雪沽,天津人,进士出身,康熙九年(1670)任邹县知县。朱承命到任后,整理庶政之余,因检查旧志欲为重修。考邹县志,创修于明嘉靖四年知县戴光,再修于万历八年(1580)许守

  • 中庸说约

    一卷。孟子说约 一卷。清聂镐敏(详见《论语说约》)撰。是编说《中庸》者十二,说《孟子》者五,篇帙不多,故合刻。《中庸说约》戒惧慎独说,以为慎独字而始揭于夫子,其义则古先民之心传。其说明行,说知仁勇,说

  • 牧鉴

    十卷。明杨昱(生卒年不详)撰。杨昱,字子晦,别号东溪,汀州(今福建省长汀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采录经史百家之言有关政治者,汇辑成帙,共十卷,分为治本、治体、应事、接人四类。每类下又各有子目,四类

  • 钦定续文献通考

    二百五十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续文献通考》。其编修始于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三十二年初稿完成后进呈,乾隆乃命依照《三通》形式,将《续文献通考》与《清朝文献通考》分别成书,是书则于乾

  • 理虚元鉴

    二卷。明汪绮石(生卒年不详)撰。汪绮石,事迹不详,据其门人为此书所作序言,当为明末人。此书上卷论虚劳诊断、病原、治证。下卷论虚劳之证病机、方药等。书中提出虚有三本,即肺、脾、肾。前人治虚,李东垣主张补

  • 倪城风雅

    二卷。清劳(约1692年前后在世)编。劳字贞著,阳信(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年五十四才学诗。著有《半庵诗稿》、《倪城风雅》。此集共二卷,所录均为阳信一县之诗。上卷自明代嘉靖以后,所录刘世伟等十人;

  • 初月楼闻见录

    十卷、续十卷。清吴德旋(1767-1840)撰。德旋字仲伦,江苏宜兴人。诸生,著《初月楼集》。本书乃广读宋、明代先人小说,杂录纂辑而成。版本有民国上海文明书局石印《清代笔记丛刊》本,民国上海进步书局石

  • 垂金荫绿轩诗钞

    二卷。清蒋超伯著。蒋超伯,字及籍贯、生卒年均不详。据集前序称:该诗集系清同治丙寅(1866)至戊辰(1868)夏之间,作者与友人方子箴“更相酬唱”而成,“或有作而和焉,或有无意而就焉。”因诗稿曾存放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