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谱纂
七卷。旧本题明李日华(生卒年不详)撰。李日华著有《梅虚先生别录》。旧说本书所列姓氏,依《百家新笺》。《百家新笺》为黄周星所编,以“朱王万寿”为首句。黄周星崇祯十三年进士。《百家新笺》后有自跋,称书成于崇祯丁丑。李日华为万历二十年进士,卒于崇祯初年。所以李日华此书不应反用黄周星的《百家新笺》。似为他人之伪托。有《四六全书》本。
七卷。旧本题明李日华(生卒年不详)撰。李日华著有《梅虚先生别录》。旧说本书所列姓氏,依《百家新笺》。《百家新笺》为黄周星所编,以“朱王万寿”为首句。黄周星崇祯十三年进士。《百家新笺》后有自跋,称书成于崇祯丁丑。李日华为万历二十年进士,卒于崇祯初年。所以李日华此书不应反用黄周星的《百家新笺》。似为他人之伪托。有《四六全书》本。
十二卷。马文升撰。马文升(1426-1510),明河南钧州(今禹县)人。字负图,号三峰居士。景泰(1450-1457)进士。授御史,历任山西、湖广巡按,福建按察使。成化(1465-1487)初,巡抚陕
三卷。吴之英(1857-1918)撰。吴之英字伯禘,号西蒙愚者,四川名山人。早年在四川尊经书院就读,1887年后曾任通材书院都讲,后任蜀学会主讲,与同志创办《蜀学报》为主笔,宣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
三卷。明陈禹谟撰。陈禹谟字锡元,常熟(今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官至四川按察司佥事。本书杂引《五经》经文以证《四书》异同,又引《四书》证其他书籍异同,以其他书籍互证异同,故而名为《经籍异同》。其中《
二十卷。《考异》二卷。《附录》六卷。清黄景仁(详见《两当轩诗抄》条)撰。《两当轩集》卷一至卷十九,收古近体诗一千二百八十八首,较《两当轩诗抄》增加了诗余三卷;卷二十为遗文,其《浮湘赋》、《渡淮赋》已亡
见《西畴常言》。
一卷。清曾钊撰。曾钊字敬修,一字冕士,广东南海人,道光五年拔贡生,官至钦州学正。本书大旨是:认为“羲和”一章是历学之祖,其中所说的历象日月星辰,就是后世的恒星七政,各有一天之说所本;其中所说的测中心以
三十六卷。清王夫之(详见《四书考异》)撰。是书无序例。大旨以《集注》为宗,每章下先列朱注,次列训义,也有训义缺者,当以朱注义已备,不须训。所训不参异解,也不涉典故,其略涉典故者,唯“三家者以庸彻”章,
见《水浒传》。
三卷。明周宇(详见《字考启蒙》条)撰。此书共三卷,共标有八十一字,每字各为疏解一篇,其本意欲借以讲学,但穿凿点画,实则王安石之绪余而已。既非小学,又非语录,《四库》之中无类可入将之附于杂家类。传本少见
无卷数。清关棠撰。关棠,湖北汉阳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曾官罗田教谕。此书以唐史徵《周易口诀》为宗,对六十四卦进行诠释。但每一卦并不全解。或解一二爻,或解三四爻,或不解彖辞,只释彖传;不释爻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