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字体辨正

字体辨正

一卷。清陆费墀(生卒年不详)撰。墀复姓陆费,字丹叔,浙江桐乡人。乾隆三十一年(176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充四库全书馆总校及副总裁等官。著有《历代帝王庙谥年号谱》,《枝荫阁记》,偕纪昀等编纂《历代职官表》。终以《四库全书》有讹谬处被革职。是编分辨似与正讹两部分:辨似为辨两字之似,如“七”、“匕”之类;正讹为正俗体之讹,如“”、“”、“”之类。其末另附正帖通用一类,则“界”可作“”,“参”可作“”,临文是可以互用的。《续修四库提要》云:“编中所正讹体,虽以‘皇’作‘皇’、‘盈’作‘盈’为非,不尽合于六书,而于其他或似或俗之讹体,一点一画剖析极为精密。其辨误正俗,实合颜氏《干禄字书》、郭氏《佩觽》,两书之长兼而有之。《字学举隅》即纯据是编为蓝本,故虽有增益,究不能出其范围。”(冯汝玠)按:是编清管受之初刻于《同文考证》之中,附于《干禄字书》、《金壶字考》、《俗书正误》、《字书误读》之后,不著撰人姓名。据道光中庄景贤《重刻同文考证序》云:“管兰皋(即管受之)先生曾以唐宋人字书四种及国朝陆丹叔阁学辨证通俗文字合刊行世。”由此始知是书乃陆费氏所撰。是书今有《书三味楼丛书》本。

猜你喜欢

  • 攀古楼彝器款识

    二卷。清潘祖荫撰。潘祖荫(1830-1890),字伯寅,小字东镛,号郑盦,江苏吴县人。咸丰二年(1852)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工部尚书。潘氏留心金石文字,其所藏见于《攀古楼藏器目》者凡四百五十器

  • 锦县志略

    二十四卷,首一卷。民国王文藻修,陆善格、朱显廷纂。王文藻字容侪,北平(今北京市)人,贡监出身,民国五年(1916)任锦县县长。陆朱河许人?按《锦州府志》,创修于康熙二十一年刘源溥,而锦县志亦修于康熙二

  • 艺话甲编

    五卷。明茅元仪(1595-1641)撰。茅元仪字止生,号石民,归安(浙江湖洲)人。茅坤之孙。官至觉华岛副总兵。著述宏富。有《平巢事绩考》等。此编皆评诗论文之语。原在嘉靖间,茅元仪之祖父茅坤与王世贞争名

  • 易图解

    一卷。清爱新觉罗·德沛(生平事迹见《周易补注》条)撰。此书刊于乾隆元年(1736)。德沛在自序中认为:以宋儒诸子之贤,于易图犹多未详之语,可知其中义理难明。因而作者掇拾补遗乃成此书。德沛于易图用力颇深

  • 南征纪程

    一卷。清黄叔璥撰。黄叔璥号玉圃。大兴(今北京西南)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四十八年(1709)进士,官至常锡扬通道。除本书外,尚著有《台湾使槎录》、《中州金石考》等。《南征纪程》记载康熙六十一年黄叔璥任监

  • 息斋藏书

    十二卷。清裴希度(生卒年不详)撰。希度字晋卿,号中庵,阳曲(今属山西省)人。明崇祯七年(1634)进士,官监察御史。入清后任太常寺少卿。是编皆其讲学之文。卷一《儒经撮要》;卷二《道统中一经》,卷三、四

  • 通鉴纲目测海

    三卷。元何中(1265-1332)撰。中字太虚,一字养正,抚州乐安(今属江西)人。年少钻研古学,家藏书万卷,手自校雠,与门人讲述《易》、《春秋》之学。至顺二年(1331),行省请讲授于龙兴路(今江西南

  • 说文经字考辨证

    四卷。清郭庆藩(1844-1896)撰。庆藩字孟纯,号子静,湖南湘阴人。清末诸生,官江苏候补道。善学好思,精于小学,著作尚有《许书转注说例》、《说文经字正谊》、《合校方言》、《庄子集释》等。此编系为陈

  • 眉公十集

    四卷。明陈继儒(详见《邵康节外纪》条)撰。此书名虽十集,实际上收有十一种书,即《读书镜》五卷、《狂夫之言》三卷、《续狂夫之言》、《安得长者言》一卷、《笔记》二卷、《书蕉》二卷、《香案牍》、《读书十六观

  • 奇闻类记摘钞

    见《古今奇闻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