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字母切韵要法

字母切韵要法

一卷。撰人不详。刊于《康熙字典》卷首。赵荫棠《等韵源流》考证是书“乃由《大藏字母切韵要法》而来”。《大藏字母切韵要法》署为中天竺沙门阿摩利谛译,《等韵源流》推断作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至四十一年(1702年)之间。《字母切韵要法》包括两种韵图,一种叫《内含四声等韵图》,是一个声韵拼合表,不标明声调;一种叫《明显四声等韵图》,是一个声韵调拼合表。《内含图》分韵母为十二摄,与《五方元音》的十二韵相近,它的最大特点是〔uη〕与〔eη〕合并,收〔-m〕尾诸韵并入收〔-n〕尾诸韵。《内含图》仍用三十六字母,但它们在各图中并不同时出现,精组与照组,帮组与非组,依“呼”的不同而出现于不同的图。每图之中,各字母单行排列,字母之下标出表明清、次清、全浊、次浊的符号,这些符号是对明释真空《篇韵贯珠集》的沿用。《内含图》共有四图,沿袭《大藏字母切韵要法》之旧,按开口正韵、开口副韵、合口正韵、合口副韵,亦即开、齐、合、撮四呼分别列图。其图式是:横列三十六字母,始“见”,终“日”。字母下标以符号。符号下一行列“迦”(〔a〕)摄字,劳乃宣《等韵一得·外篇)云:“国书以阿字为元音,谓诸字皆生于阿。阿者麻韵也。天竺字母悉用麻韵,《字母切韵要法》以迦佉等字为首列,皆此意。”首列〔a〕韵字,是仿照天竺及西番字母作法,及国书字头以“阿”为首的规矩,取〔a〕音包括终始,生一切音之意。首列字之下一格,注明此图为“开口正韵”(第二图注明为“开口副韵”,第三图为“合口正韵”,第四图为“合口副韵”)。其下共列十三横行,每行右边起头的字就是该摄的标目字。纵横交合处就是声韵相拼的字。各图之中均有将入声字与非入声字并列的情形。有四摄(阴声韵摄)中录有入声字,其他摄不收。《内含图》没有明显标示声调而“内含四声”,故称《内含四声等韵图》。《明显四声等韵图》将十二摄列十二图,每图横列三十六字母,下配以符号,再下按四呼分四大栏,一栏之内按平上去入分四格。《明显图》是声韵调拼合表。由于“明显四声”,所以称为《明显四声等韵图》。《字母切韵要法》与《大藏字母切韵要法》(又称《大藏字母九音等韵》)、《三教经书文字根本》两书有密切关系,《字母切韵要法》只是对两书略有修订而已,语音系统是一致的。赵荫棠《等韵源流》中有《康熙字典字母切韵要法考证》一文,对《字母切韵要法》诸问题考辨详审。

猜你喜欢

  • 疏影楼稿

    一卷。清许德瑗撰。许德瑗,生卒年不详,字素心,号竹轩,福建晋江人,许配何氏,夫亡守节,善绘画。此书刊刻年代不详。

  • 贞隐园法帖

    十卷。明郭秉詹(生卒年不详)书,清叶梦龙(1775-1832)觅工精刻。郭秉詹,字廷执,工于书法,隐居不仕。叶梦龙字仲山,号云谷,南海(今广州)人;叶梦龙喜好书画,结交一时名流,此帖便是承人之托的产物

  • 满汉合璧翻译书信

    一卷。不著撰人姓名。清初满洲士大夫,以国书语言通情素,叫作札什函。此书为翻译书信的底稿,为好事者所编存。全书共十五篇。为(满文略)春候;(满文略)夏候;(满文略)秋候;(满文略)冬候;(满文略)暂别候

  • 本草汇纂

    十卷。清屠道和(生卒年不详)撰。屠道和字燮臣,孝感(今属湖北省)人。著有《医学六种》等书。此书成于同治三年(1863)。为广采诸家本草之精华,整理编辑而成。书中取本草常用药物五百余种,按药物功效分为温

  • 孙公谈圃

    三卷。宋刘延世录所闻于孙升之语。孙升字君孚,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元祐年间,官中书舍人,以集贤殿修撰留守南京,后迁天章阁待制。绍圣初,被贬污州。此时刘延世父正知长汀,所以刘延世得以于孙升交游,谈天,故

  • 论语附记

    二卷。清翁方纲(1733-1818)撰。方纲字正三,号覃溪,顺天大兴(今北京大兴)人。乾隆时进士。官至内阁学士。著有《书斋汇书》。是书分上下二卷。上卷认为汉唐注疏距古不远,其沿承经师训诂,必不可废,而

  • 甬上水利志

    六卷。清周道遵撰。周道遵,道光时人。《甬上水利志》清刻本。共六卷,此书体例乃本明潘季驯《河防一览》。先叙城内河渠。次及东西为二堤堰砌闸桥梁,即随河流所经,而附列。此编参考诸志,议论精博,订证详明。研水

  • 云台编

    三卷。唐郑谷(851-910)撰。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省)人,光启进士、诗人,官至县尉,右拾遗。五岁启蒙,受知于李明、马戴,马戴称许他“它日必垂名”。七岁能吟诗,司空图赞许他“留为一代风骚

  • 道安室杂文

    一卷。《肖间堂遗诗》一卷。《戴华平安室词》一卷。《平安室杂记》一卷。清肖道管(1855-1907)撰。肖道管,字君珮,一字道安,陈衍之妻。侯官(今福建闽侯)人。自幼勤于功读,书法秀劲。婚后随陈衍宦游四

  • 隋史遗文

    十二卷六十回。不题撰人,从书前序署印“吉衣主人”,可推知作者为袁于令。袁于令(1599-1674)一名韫玉,又名晋,字令昭,号于鹏、箨庵、白宾、凫公、吉衣主人、剑啸主人、幔亭仙史等。江苏吴县人,明末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