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孝义县志

孝义县志

①二十卷。清邓必安修,邓常纂。邓必安字东山,江西南丰县人。乾隆九年(1744)举人,三十三年(1768)任孝义县知县。邓掌孝义时,居心仁厚,莅政严明,修学宫,设书院。按孝义志,创于明嘉靖间邑人张冕,四十年后邑人赵讷对该书加以增删,名曰《中阳近记》,藏于家中。又十年,知县刘令誉又增删赵书而刊刻之。清雍正四年(1726)知县方士模拆裂旧志书,益以近事,较赵志详密而纰缪过之。《孝义县志》乾隆三十五年(1770)刻本。全书二十卷,十二目,分为:卷一沿革志;卷二城池疆域志;卷三至卷四山川渠堰志;卷五至卷六里甲村庄志;卷七田赋积贮志;卷八官司建置志;卷九学校典礼志;卷十物产民俗志;卷十一至卷十三官绅姓名志;卷十四至卷十五人物事迹志;卷十六胜迹祥异志;卷十七至卷二十艺文参考志。此编在赵书基础上,订正续补而成。然体例缜密,考核精当。此志尚有光绪六年(1880)重印本流行于世。②二卷,首一卷。清孔广熙修,何之煌纂。孔广熙字蔼人,河南济源县人,出身监生,光绪三年(1877)任孝义知县。孔广熙在其序中曰:“光绪三年(1877)夏季,熙量移是邑,取旧志翻阅,见其采辑之精,考稽之密,洵无遗美,第自乾隆中叶至今,已百余年矣。户口有盛衰,河渠有通塞,祠庙廨仓有遴置,典章文物有变更,慨然念莫为之后,虽盛弗传已。有意续修,而未遑也。”至光绪五年(1879),宫保爵抚宪曾,以善后事檄饬各邑,纂修县志,因从捐输赈济,富绅内酌筹经费若干,于光绪六年六月,约邑绅任以重选拔等,开局续修旧志。历数月,志成。《孝义县志》光绪六年(1880)刻本。此编乃专续邓本而作,孔广熙见邓本甚善,无可更订,遂仅增续而未重纂,欲与邓必安书相辅而行。

猜你喜欢

  • 删补颐生微论

    四卷。明李中梓(见《内经知要》)撰。作者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证经验,总结出一些观点,多为后世医家所遵循,如“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阴阳并需,而养阴在

  • 九愚山房诗集

    十三卷。明何东序(约1568年前后在世)撰。何东序,字崇教,号肖山,山西猗氏(今临猗)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延绥(今陕西绥德)。何东序能为诗,尤喜作古乐府。凡郭茂倩《乐

  • 盐政志

    十卷。明朱廷立撰。廷立,字子礼,号两崖,通山(今属湖北省)人,嘉靖癸未进士,早年受学王守仁,督北畿学政时提倡正学,精于藻鉴,人称朱夫子。官至礼部右侍郎。著有《盐政志》、《马政志》、《家礼节要》、《两崖

  • 羽庭集

    六卷。元刘仁本(?-1367)撰。仁本字德元。黄岩(今属浙江)人,一作天台人。以进士乙科历官温州路总管、江浙行省左右司郎中。入方国珍幕中,参预谋议,然心向元。集中诸作大多感慨时事,眷怀王室,其从国珍,

  • 峨眉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王燮纂。王燮,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人,监生,嘉庆七年(1802)任峨眉县知县。王氏任县令后,思取志,考其山川道里之数,人物风尚之殊。及得旧本,乃乾隆五年(1740)县令文曙偕邑人张宏映

  • 太白剑

    二卷。清姚康(1578-1653)撰。姚康字休那,安徽桐城人。明季诸生,入史可法幕府,后旋归。明亡后,赋闲故里,抑郁而逝。著有《货殖传评》等。《太白剑》即《新唐书·黄巢传》评论集。崇祯之末,闯献兵起。

  • 陶斋金石文字跋尾

    一卷。清翁大年撰。翁大年,字叔均,江苏吴江人。书前无序,书末有民国四年(1915)九月罗振玉跋。翁大年于清道光、咸丰年间,与张廷济、刘喜海等人,以金石考订之学著称于当时。据罗跋所述,翁氏所著“古官印考

  • 大宋演义中兴英烈传

    见《大宋中兴通俗演义》。

  • 重刊说文解字

    十二卷。明陈大科(?-1625)校刊。大科字思进,号如冈,江南通州(今江苏南通市)人。隆庆辛未(1571年)进士,累官右都御史,兼兵部侍郎,后出总督两广,卒赠兵部尚书。此编首列其序,次列许慎自序、许冲

  • 朱子分类文选

    九卷。清朱泽沄(生卒及事迹不详。)撰。朱泽法字湘陶,号止臬,江苏宝应人。朱泽沄终身不仕,讲道锡山,通书关中,皆阐明紫阳之学。年六十七,吟邵子诗别亲友,怡然而逝。有《朱子圣学考略》、《王学辨》、《止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