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庸识小
一卷。清郭阶撰。书首有自序。郭阶既分释学庸,而是书专言训诂。古人谓训诂为小学,故名识小。书中释“命也,过也”,谓命当如字读,诿之其人,命所遭也,过谬以其为过误也。释“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谓小人貌托中庸,实相反,敢论中庸之貌,可谓无忌惮。释“抑而强与”谓而是能,而、能同部通用,能强即能自强。释“不报无道”,谓颜子犯而不校,有道也。此不报即以德报怨,过于道则无道。凡此诸条,均切理餍心。宜与学庸二释相辅而行。该书有光绪十五年(1889)刊本。
一卷。清郭阶撰。书首有自序。郭阶既分释学庸,而是书专言训诂。古人谓训诂为小学,故名识小。书中释“命也,过也”,谓命当如字读,诿之其人,命所遭也,过谬以其为过误也。释“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谓小人貌托中庸,实相反,敢论中庸之貌,可谓无忌惮。释“抑而强与”谓而是能,而、能同部通用,能强即能自强。释“不报无道”,谓颜子犯而不校,有道也。此不报即以德报怨,过于道则无道。凡此诸条,均切理餍心。宜与学庸二释相辅而行。该书有光绪十五年(1889)刊本。
七卷。明凌宏宪编。凌宏宪始末未详。初时,李攀龙曾撰《诗删》,王世贞为之序。后坊间割其中所录唐诗刊行,别题曰《唐诗选》,凌宏宪又因其无评点,乃杂摭诸家之评,缀于简端,以朱墨版刊行,改题此名,盖坊刻翻新之
二卷。朝鲜崔世珍撰。世珍(约1473-1542)字公瑞,朝鲜忠清北道槐山人。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进士,官同知中枢事。尚著《老乞大谚解》、《朴通事谚解》、《训蒙字会》等。崔氏著述对朝鲜文的普及发展
一卷。汉刘熙撰。熙字成国,北海郡(今山东潍坊西南)人。汉训诂学家,著有《释名》八卷二十七篇,为汉语语源学重要著作。清宋翔凤编辑。《吴志·韦曜传》中,曜称刘熙所作《释名》信多佳者,今本《释名》题为汉安南
三十卷。朝鲜柳长源撰。柳长源字叔远,号东岩,全州人,生卒年不详。此书按顺序目录如下:《通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乡礼》、《学校礼》、《国恤礼》、《“家礼”考疑》。此书以朱子《家
二卷。宋杨时(1053-1135)撰。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今福建)人,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师事程颢、程颐。与吕大临、谢佐良、游酢并称“程门四大弟子”。致仕后,专门著书讲学,在传播理学方面影响很大,东
十九种、四十二卷、附录二卷。清吴隐编。述历代摹印源流著作之书,有道光间顾氏《篆学琐著》,此书也属这一类。顾氏之书从唐李阳冰记起,此书则起于明代,凡顾氏所辑者不复列入,可以补顾氏之不足。从文彭《印史》万
八十四卷。明温体仁(1573-1638)等修。体仁字长卿,号园峤,浙江乌程(今湖州)人。万历进士,授编修。崇祯朝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书起泰昌元年(1620)九月,迄天启七年(1627)七月。崇祯元
一百一卷。清吴定璋(生卒年不详)编。吴定璋字友篁,吴县(今属江苏)人。此集为地方诗文总集。定璋遍搜历代生于太湖七十二峰间文人之作,得诗八十三卷,词二卷,赋三卷,文十三卷,共一百零一卷。所选之诗不叙时代
五卷。清尤侗撰。尤侗(1618-1704),字同人,更字展成,号悔庵,晚号艮斋,又号西堂老人,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少时博闻强记,顺治间拔贡,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奉敕分修
十卷。明张献翼(?-1601)撰。其生卒里籍详见《纨绮集》。是集凡十卷。其中赋一卷,诗六卷,杂文三卷。其诗文多参以俳偶。张献翼虽与李攀龙笔札往还,而与皇甫涛则尤契。《四库全书总目》则称“其含咀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