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学津讨原

学津讨原

二十集,一百七十三种,一千零四十八卷。清张海鹏编辑。张海鹏字若云,号子瑜,江苏昭文(今江苏常熟)人。诸生出身,好藏书,治经之暇,以刊刻古书为己任。刊有《学津讨原》、《墨海金壶》、《借月山房汇钞》等三大丛书。《学津讨原》根据明毛晋《津逮秘书》重行编定而成,删去诗话书画题跋及个别伪书,所收皆四库著录有裨经史实用之书,以经史百家、朝章典故、遗闻轶事为主,间及书画谱录一类之书。丛书自序引旧题北齐刘昼《刘子新论·崇学》“道象之妙,非言不津;津言之妙,非学不传”之意,故取名为《学津讨原》。第一集收唐李鼎祚《周易集解》等八种,第二集收汉郑玄《尚书郑注》等八种,第三集收宋郑伯谦《太平经国之书》等八种,第四集收宋郑樵《尔雅郑注》等六种,第五集收宋司马光《稽古录》等四种,第六集收晋葛洪《西京杂记》等十三种,第七集收后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等十一种,第八集收宋王应麟《汉制考》等十一种,第九集收汉赵爽注《周髀算经》、晋郭璞《古本葬书》等十种,第十集收后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等五种,第十一集收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等六种,第十二集收汉马融《忠经》等九种,第十三集收唐封演《封氏闻见记》等八种,第十四集收宋宋敏求《春明退朝录》等五种,第十五集收宋释惠洪《冷斋夜话》等十九种,第十六集收晋干宝《搜神记》等十种,第十七集收南汉王定保《唐摭言》等十一种,第十八集收宋邵伯温《河南邵氏闻见前录》等四种,第十九集收宋岳珂《桯史》等六种,第二十集收汉严遵《道德指归论》等十一种。全书取舍精严,考证详确,每书后附以《四库提要》,无提要者则撰写跋尾说明始末原委。汉唐著述、宋元稗乘,搜辑较为全备,可称丛书之精品,学术之渊薮。通行本有清嘉庆十年(1805)虞山张氏照旷阁刊本,民国十一年(1922)上海商务印书馆据清张氏刊本影印本。

猜你喜欢

  • 正杨

    四卷。明陈耀文(生卒年不详)撰。陈耀文,字晦伯,确山(今属河南)人。嘉靖进士,官至按察司副使。知识博洽,学治有据。著有《正杨》、《纪典稽疑》、《学林就正》、《天中记》等书。《正杨》四卷,共一百五十条,

  • 谷山笔尘

    见《笔尘》。

  • 夷齐录

    五卷。明张玭(生卒不详)撰。张玭,字席玉,石州(今山西省离石县)人。明嘉靖年间(1535)进士,官至南京户部右侍郎。《夷齐录》记有关伯夷、叔齐事迹。张玭曾守永平府,永平府城西孤竹故城有清德庙,以祭祀伯

  • 宝盘斋石刻

    一卷。清王福田得宋人书双钩本。其从子王锡寿刻石。王福田字心耕,为著名书家张叔未之友。王锡寿字瑕斋。藏周史颂铜盘,王福田以为斋名。此本为宋人二诗,经梁同书鉴定认为是苏东坡手迹,但观此书行笔单弱,气象迫促

  • 禹贡古今义案

    二卷。此书没有署明撰述人的姓名,所释至“浮于汶达于济”以下就残缺了,可能现存者不是完整的书。书中多采取胡渭《禹贡锥指》之说,但并不尽从胡氏,对胡氏之说中不当处,也提出疑问,且旁加引证,下以己意。但作者

  • 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

    三卷。元李道谦(1219-1296)撰,附终南山说经台历代仙真碑记 一卷。元朱象先(生卒年不详)编撰。李道谦,全真道士,字和甫,号天乐道人,赐号玄明文靖长乐真人,夷山(今属河南开封)人,二十四岁时拜全

  • 先泽残存

    八种,九卷;续编八种,八卷。民国王元增辑。王元增,江苏嘉定人。是书汇集己刊印流传之其先人遗著而成,分正续两编。正编收清王鸣盛二种、王汝翼一种、王之翰二种、王嗣祥、王文思、王其康各一种。续编收清王焜一种

  • 五经大义终始论

    无卷数 附答问九篇。清龚自珍(详见《泰誓答问》)撰。本书作于自珍三十二岁时,乃是以汉学的方法来研讨经学的微言大义,因此言必有证,无一字无来历。本书所述,全以《公羊》为依归。公羊氏有三世三统之说,自珍受

  • 韵府续编

    四十卷。旧本题元青田包瑜(生卒年不详)撰。包瑜字希贤。青田(今浙江瓯海)人。景泰举人,官教谕。著有《周易衍义》。按:黄虞稷《千顷堂书目》载包瑜《周易衍义》,注曰成化中浮梁知县,因此包瑜应为明代人。视其

  • 游天井峰记

    一卷。清罗泽南撰。罗泽南(1808-1856),字仲岳,号罗山,湖南湘乡人。清末,湘军将领。咸丰三年(1853)与曾国藩办团练,扩编为湘军。奋战皆捷,积功至布政使。其深得曾国藩器重,后因援武昌被太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