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孽海花

孽海花

近代曾朴(1872-1935)撰。曾朴字孟朴,又字小木,号铭珊,笔名东亚病夫。江苏常熟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早年中过举,做过京官。戊戌变法后,他办教育,经商,都没有什么成就。1904年创办《小说林》杂志,并开始《孽海花》一书的写作。此时,他曾倾向于民主革命。后进入政界,先后在两江总督端方幕中任财政文案,后以候补知府资格分发浙江,任宁波清理绿营官地局会办。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临时议会议员等职。1927年在上海开设真善美书店,创办《真善美》杂志。1931年回家乡隐居。《孽海花》是曾朴的代表作品,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此书的最初作者是金天翮,曾朴的好友,1903年写了前六回,在《江苏》月刊上发表了前两回,就把原稿交给曾朴修改。曾朴认为题材很好,主张把它扩大,多容纳清末历史。金天翮就请曾朴续写,六回以下皆由曾朴撰写,原计划写六十回,结果只完成了三十回。全书以名妓傅彩云和状元金雯青的故事为线索,广泛地暴露了清末封建统治集团和一些文人的专横腐化、庸俗自私、祸国殃民的罪恶和丑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同治初年到甲午战争三十年间中国上层社会的生活。对于清末封建政治的黑暗和思想文化的腐朽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野心也有所暴露。《孽海花》一书初刊时,极为畅销,一连印了十五版,影响很大,主要原因是内容吸引人,艺术上也颇有成就。全书二十几万字,却出现了二百多个人物,除大多数人物都影射时人外,更重要的是对官僚、名士,作者往往抓住本质特点,寥寥几笔便绘声绘色地勾勒出他们虚伪做作、昏庸无能的形象。此书的结构也很有特色,它是由许多短篇故事联缀成长篇的,但结构形式与《儒林外史》或《官场现形记》不同,诚如作者所说:“譬如穿珠,《儒林外史》等是直穿的,拿着一根线,穿一颗算一颗,一直穿到底,是一根珠琏。我是幡曲回旋着穿的,时放时收,东西交错,不离中心,是一朵珠花”(《修改后要说的几句话》)。作者用“穿珠花”的手法,是对《儒林外史》艺术结构的继承和发展。此外,遣词造句,“文采斐然”(鲁迅语),讽刺笔调,独到老辣等特点,使之成为晚清谴责小说的优秀之作。《孽海花》的排印本较多,今通行本有1955年北京宝文堂书店的三十回本和197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的三十五回增订本,均可参阅。

猜你喜欢

  • 河洛定义赞

    一卷。明喻国人撰。此书认为伏羲则河图,画乾、坎、艮、震四卦得讼、遁十六阳卦;则洛书,画巽、离、坤、兑四卦得家人、中孚十六阴卦,合河、洛迭为上下而得否、姤、履、泰三十二阴阳配合之卦,并且说揲蓍之数不惟邵

  • 蒙阴县志

    ①八卷。清刘德芳纂修。刘德芳字受公,河北文安县人。监生出身,康熙二十一年(1682)任蒙阴县知县。蒙阴,以境内蒙山而得名。汉置蒙阴县,晋齐以后省,元皇庆中复置,隶沂州,明、清因袭未改。《蒙阴县志》创修

  • 拿破仑本纪

    四卷。英国洛加德撰,闽县林纾、仁和魏易合译。本书述法国拿破仑(Napoleon 1.)一生事迹。译文颇雅驯,旧译拿破仑传以此本最善。现存有京师学务处官书局校印本。

  • 述古丛钞

    四集,三十种,一百四十九卷。清刘晚荣编。刘晚荣生平事迹不详。根据自序上记载,他少年时读书甚勤,中年后迫于生计,弃学经商,但仍不忘读书、藏书,后汇编所藏之书成四集,名曰《述古丛钞》,是取孔子“述而不作,

  • 别本考古图

    十卷。宋吕大临(详见《考古图》)撰。《别本考古图》的主要内容,是在《考古图》的基础上,附以诸家对其书内容的考证。元代大德三年(1290)由茶陵(今湖南茶陵)陈翼子重刊。书中无续图,无释文,已不是吕氏原

  • 冬溪集

    二卷。明释方泽撰。释方泽,字云望,号冬溪,浙江嘉善人。生卒不详。为秀水精严寺之僧。《明诗选》载方泽诗,俱作《冬溪内外集》。据此本实作《冬溪内外集》。上卷为外集,下卷为内集。以诗为外,以文为内。其诗多涉

  • 洞庭湖志

    ①十四卷。清陶澍修,万年淳撰。陶澍,详见《江苏水利全书》。万年淳,字弹峰,华容举人,博学多文。嘉庆二十年(1815),陶澎在都宫侍御时,有前长沙郡守沈廷瑛举叶世基所辑《洞庭湖志》稿,乞为划定。因巡城无

  • 六书转注说

    ① 二卷。清夏炘(1789-1871)撰。夏炘字心伯,号嬛甫,安徽当涂人。道光时举人,官至颍州府教授。治学兼采汉宋,博考深研,著作尚有《檀弓辨诬》、《学礼管释》、《诗章句考》等。是书专论六书中没有定论

  • 苏门集

    八卷。明高叔嗣(1501-1537)撰。高叔嗣,字子业,号苏门山人,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少时受知于李梦阳。年十六,作《申情赋》几万言,见者惊异。与兄仲嗣并有才名。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授工部主

  • 禹贡今释

    二卷。清芮曰松撰。芮曰松字次乔,安徽当涂人,生卒年不详,为清代后期学者。康熙年间,内阁学士蒋廷锡作《尚书地理今释》,其所释,为当时之地理。以后的地理沿革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康熙时期,雍、梁二州的山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