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尔雅广注
四卷。清莫栻撰。栻字右张,浙江钱塘人,雍乾时人,事迹无考。是编就宋宋咸之注而广之。宋氏之注殊不完备,莫氏遂搜辑群书,于其未详者详之,于其无注者增补之,增多几至数倍,其有功于《小尔雅》原书,视宋氏之注,盖又驾而上之矣。是编未刊,《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有“临清徐氏归朴堂藏钞本”。
四卷。清莫栻撰。栻字右张,浙江钱塘人,雍乾时人,事迹无考。是编就宋宋咸之注而广之。宋氏之注殊不完备,莫氏遂搜辑群书,于其未详者详之,于其无注者增补之,增多几至数倍,其有功于《小尔雅》原书,视宋氏之注,盖又驾而上之矣。是编未刊,《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谓有“临清徐氏归朴堂藏钞本”。
一卷。宋曾慥(详见《类说》)撰。此书内容丰富,广闻博见,上自朝廷典章制度,下至士大夫言行事迹,以及文评、诗话、诙谐、嘲笑之属,随所见闻,皆载录记述。虽征引丛杂,不无琐屑,但可资参考者居多。其中某些史实
十卷,《补遗》一卷。东汉郑玄(详见《周易郑康成注》)撰。据《后汉书·许慎传》记载,许慎以五经传说臧否不同,于是作《五经异义》阐述己见。郑玄也因此作了《驳五经异义》百余万言,反驳许慎之说。在《隋书·经籍
无卷数。辑佚书,翟子元撰,清黄奭辑,载于《汉学堂经解》中。翟子元魏晋间人,生卒事迹不详。荀爽《九家集解》有“翟子玄”,不详何人,作有《易》义。张惠言称:李鼎祚《周易集解》有“翟元”,概即子玄。马国翰则
四卷。清唐甄(1630-1704)撰。唐甄原名大陶,字铸万,后更名甄,号圃亭。四川达州(今达县)人。顺治十四年(1657)举人,官山西长子县知县,不久罢归,侨居苏州,从事著述。著作除《潜书》外,还有《
五十二卷,清王来遴修,谭承恩等纂。王来遴字兰三,黄陂人,曾任渠县知县。谭承恩,邑人,贡生。渠县志,创修于乾隆五年(1740),编目三十八。兹编则为续乾隆志而作。《渠县志》嘉庆十七年(1812)刻本。共
一卷。清陈大文(生卒年事迹不详)撰。陈大文,字简亭。此书见饶宗颐《楚辞书录》引日人西村时彦《读骚庐丛书》,日本大阪大学藏钞本(怀德堂文库旧藏)。
二十卷。明都穆编撰。都穆,字元敬,吴县(今属江苏省)人。明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官至礼部主客司郎中,加太仆寺少卿。著有《壬午功臣爵赏录》、《南濠文略》六卷等书。本书仿照《隶释》体例,收集金石文字
六卷。清姜兆锡(详见《周易本义述蕴》)撰。兆锡认为,蔡沈尊朱熹之嘱作《书集传》六卷,但因朱子早亡,该书未经其一一是正者颇多,故著《书经参义》以纠正蔡传之误。其所纠正,计有经文错互篇简者二条,错分段落者
八卷。明罗汝芳(详见《孝经宗旨》条)撰。此书前有昆明郭斗序,序中称“汝芳以家居富美堂及云南五华书院所集讲义二卷,合而刻之,一题曰《五华会语》,一题曰《双玉会语》。其门人杜应奎又附以所记罗汝芳《论学编》
见《龙龛手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