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尔雅正义

尔雅正义

二十卷。清邵晋涵撰。邵晋涵(1743-1796)字与桐,又字二云,号江南,浙江余姚人。清史学家、经学家、训诂学家。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进士,三十八年(1773年)召修《四库全书》,除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授编修,累官至翰林院侍讲学士,兼文渊阁直阁事。博闻强记,熟通经史,于经专宗训诂,于史继承黄宗羲之学,极为章学诚所推重。于四库全书馆主史部,辑《旧五代史》,史部提要亦多出其手。参与纂修《续三通》、《八旗通志》等;辑《南都事略》未竟而卒;著《尔雅正义》及《孟子述义》、《穀梁正义》、《韩诗内外考》、《南江诗文稿》、《輶轩日记》等多种。邵疏为补郭注邢疏未备之作。是书撰作之例有六:一曰校文、二曰博义、三曰补郭、四曰证经、五曰明声、六曰辨物。黄季刚《尔雅略说》评邵疏得失曰:“清世说《尔雅》者如林,而规模法度,大抵不出邵氏之外。虽笃守疏不破注之例,未能解去拘挛;然今所存《雅》注完书,推郭氏最善;坚守郭义,不较胜于信陆佃、郑樵乎?惟书系创作,较后人百倍为难。故其校文,于经于注多所遗漏,不如严元照《尔雅匡名》、王树楠《尔雅郭注补正》。其博义,于诸家注义搜采不周,不如臧镛堂《尔雅汉注》。其补郭,则特为谨慎,胜于翟晴江之为。其证经、明声,略引其端,而待郝氏抽其绪。其辨物,则简略过甚,又大抵不陈今名。”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谓“此书仍疏郭注,但旧本经文有讹舛,注亦多脱落,二云先据唐石经及宋椠本详为增校。又博采汉舍人、刘歆、樊光、李巡、孙炎、梁沈旋、陈顾野王、唐裴瑜诸君佚注,以郭为主而分疏诸家于下;郭注云未详者,则博征他经之汉人注以补之;《尔雅》缘音训义者颇少,二云更取声近之字,旁推交通,申明其说。书凡三四易稿乃定。”胡朴安《中国训诂学史》谓“邵氏《正义》,为纠正邢氏义疏而作。其援引审,一证于群籍,一考求于声韵之递转,体制亦颇矜慎。漏略沾滞之处,或不能免。盖邵氏本精于史学,其书又成于乾隆中叶,当时声韵训诂之学尚未极盛,凭藉未宏,斯成业寡色。宋氏翔凤谓邵氏之书,犹未至于旁皇周浃穷深极远者,此也。”邵疏仿唐孔颖达《五经正义》,故谓之“正义”。有《清经解》本、学海堂本、中华书局《四部备要》本。又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水层轩刊本附《释文》三卷。

猜你喜欢

  • 潭柘山志

    二卷。神穆德撰。神穆德,清宗室,镶红旗都统,曾任镇守朔平府等处建威将军。潭柘在京西七十里。山本自太行,冈连西山,称太行第八陉。山势险峻,上干云霄。挹抱回环,峦重岭复。主山以培当群山之心,九峰扆而立。古

  • 北宋嘉祐石经周礼礼记残石

    一卷(吉石盦丛书本)。罗振玉据其所藏本影印。书不分卷,凡三十一页。首影印原石《周礼》、《礼经》、《孝经》三经残字,后有罗氏宣统丁巳闰月跋。据跋所记,《礼记》存《檀弓》六十行,《中庸》五十行。《孝经》存

  • 老子道德论述要

    见司马光《道德真经传》。

  • 乐清县志

    八卷,首一卷。清徐化民修,林允楫、鲍易纂。徐化民,康熙年间乐清县知县。此志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全书八卷首一卷,卷首为图、凡例。卷一星野、疆域、山川。卷二建置、沿革、城池、公所、学校、祠祀、风

  • 山公经说辨疑

    七卷。近人曹林撰。曹林字山公,湖北武昌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没有序例。卷一为《周易》,卷二为《尚书》,卷三为《诗经》,卷四为《周官》,卷五为《仪礼》,卷六为《礼记》,卷七为《春秋》三传。书中参考

  • 独吟楼诗

    一卷。清郭步韫撰。郭步韫,生卒年不详,号独吟,湖南湘谭人,鄠县知县郭汪灿之姑母,邵某之妻。此书是《湘潭郭氏闺秀集》中之一,书前有郭润玉所作序言,共收诗七十四首。有道光十七年(1837)刻本。

  • 退庵遗稿

    七卷。明邓林(约1414前后在世)撰。邓林原名彝,又名观善,字士斋,号退庵,明成祖永乐帝为其改为现名。广东新会人。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举人,任浔州府贵县教谕,考满后入京,预修《永乐大典》,凡五年

  • 江表二臣传

    一卷。撰者不详。江表二臣指史可法、黄得功。后附《淮域纪事》、《嘉定县乙酉纪事》、《浙江纪略》等。现存涵芬楼藏抄本。

  • 十六国年表

    一卷。清朝张愉曾撰。张愉曾,字庭硕,清徽州(今甘肃徽县)人,著有《十六国年表》。其书以崔鸿所记录之十六国事、仿照《史记·十二诸侯年表》之例,年经国纬、条理分明,且便于寻览。其从父张潮,收录在《昭代从书

  • 郑少谷集

    二十五卷。明郑善夫(1485-1523)撰。郑善夫字继之,号少谷,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因父母丧,正德六年(1511)始为户部主事,以清操闻名。官至礼部员外郎,著有《郑少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