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崇阳县志

崇阳县志

①十卷,清高景之修,汪际炱纂。高景之,字星岩,山东胶州人,进士,官崇阳知县。邑志元以前无从考证。元代邑中隐士严士贞,撰《桃溪百咏》,将邑中乡宦乡贤、山川古迹、忠烈节孝、草木鸟兽、邑中事迹,分题载咏。明宣德间,邑人杨昞纂修县志,搜求旧志不可得,即以严士贞《桃溪百咏》为修志稿本,其多挂漏。迄万历十七年(1589),县令陈烘烈据杨志续修,间有损益,增益不多,即付梓。高景之莅任,细阅陈志,称其过于简略,命诸生各葺先世、科名、宦迹,与八十余年忠孝节义之事,汇稿投诸学舍,发凡起例,考伪增新,于康熙九年(1670)成书刻印。共十卷,足补陈志所不及。惜迭遭兵燹,此志散失,今所存卷九艺文、卷十通纪二册,卷末附刘体仁、汪际兖跋,卷首高景之、王应斗序及前八卷残缺无存。② 十卷,清黄袞修,郭彦博纂。黄袞,字龙章,直隶正定(今属河北石家庄)人,举人,官崇阳知县。县志康熙以前未曾修补。康熙九年(1670)高景之据明万历县令陈鸿烈志续修。雍正十二年(1734)县令李五惇偕邑人据高景之志续修,乾隆六年(1741),时距前志仅六年,因县人不惬意高志,爰请原通城县令郭彦博厘正,书成于乾隆六年(1741)。分十纲,六十目。前志选举附人物志,此志别立选举一类;前志礼制志,仅载风俗岁时,而家礼祀典未采葺,此志补辑分列;食货志、户口田赋经制物产,其增减损益丰盛,变化无常,时有不同,此志削繁杂芜,补遗漏;官师、人物等志,间有删除增补;地理志,自舆地形胜,全录前志无所变更。纶音、艺文、通纪等志,一遵前志,略有增加。前志仿史表例,叙事次第均横列,此志仿改编年纪录,分行直书。此志繁而不芜,简而不略,较胜于前志。③ 十卷,清曹学诗纂修,曹学诗,字以南,号震亭,安徽歙县人,进士,官崇阳知县。乾隆六年(1741)县令黄袞延郭彦博厘正,胜于前志。十六年(1751)曹学诗奉檄补修,翻阅黄志,所订纲目,赅括精当,乃遵黄志参酌损益,成书。乾隆十七年(1752)刻印。全书十卷。分十纲,六十目。地理类,方志以舆地为重要,汉下隽县治在崇阳,《水经注》载,澋水源流即隽水,前志皆未详载,此志稽诸书史,考沿革,证当时形势,确实无疑者即补录;纶音类,旧志每涉繁冗,凡列宸翰,有关政治风俗,国计民生,可编入国史、志乘始可采录。至于诰敕、封典,录及全文,简册过多,不足增重,此志仅录其存目,不备载文词。艺文类,旧志所采诗文,与县志有关者少,此志谨慎选择,凡属空文,虽属佳篇,概行删削。唯曹学诗自著之文,别为一编,颇觉不当。其余天文、建置、食货、官师、选举、人物、礼制、通纪等类,因距前志纂修不及十年,无多变更,一仍其旧,间有增损,而义例如出一辙。④ 十二卷,首一卷。清高佐延修,傅燮鼎纂。高佐延,字小川,广东顺德人,副贡,官崇阳知县。傅燮鼎,榜名笔可,字铁椽,本县人,副贡。此志于同治五年(1866)刻印。分十二类,六十目。此志条分缕析,眉目清晰。如礼乐志仿清会典,田赋志准《赋役全书》。职官、人物、艺文诸志,仿史例。名宦、乡贤列传,概为书名。官绅现存者不入传,士人生存者不编文,仅孝子、忠臣、烈女、节妇,各书行略,依类编存,以备之后修志者所采录。沿革、星野、形胜、风土,附入疆域,户口、田赋、物产,仓储附入食货,因事比附,各从其类。选举用表、人物用传,品行、勋业、节义、文章,大都自选举中来,故以与选举书,附传于表后,名选举志。以不与选举者,间附以传,名人物志,分门并列,二者可合为一,以供参考。此志于杂记志内增广摭一类,采列各条,附卷末,以警世而励俗。

猜你喜欢

  • 付大士集

    四卷。唐代进士楼颖(497-570)辑。楼颖,今浙江义乌县人。《付大士集》一书,原书名为《善慧大士语录》,楼颖辑定为八卷。宋绍兴十三年(1143)浙东安抚使楼炽删定为四卷。楼颖所作《付大士集》一书,是

  • 周易通义

    六卷。明程观生撰。观生字仲孚,安徽歙县人。流寓嘉兴。崇祯中知天下将乱,便放弃诸生,以看地之术自谋其生。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详细记载过他的事迹。但《经义考》只载其《易内三图注》三卷,注释说已散佚,而不及

  • 道德真经传

    ①四卷。宋司马光(见《资治通鉴》)撰。《道德真经传》又称《道德真经论》、《道德论述要》、《老子道德论述要》。汉晋以来,研究《老子》的学者聚讼纷争,其争论焦点之一就是道德是否一体。一派主张道德分见,陆德

  • 群公四六续集

    十卷。不著编辑者名氏。共自甲至癸十卷,皆南宋人通候之启。其正集今未之见,此其续集。所录无非应酬泛语,无足采录。如方云翼、葛谦白等贺秦太师诸启,尤秽简牍。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存目》,并加以介绍。

  • 九宫山志

    十卷。清傅燮鼎撰。傅燮鼎,字铁椽,湖北崇阳人。九宫山跨吴楚境。其阳为江西武宁。阴为湖北通山。山上坦而凹,四峰五岭,周围环绕。明隆庆戊辰,崇阳王角峰撰《九宫山志》。明季版毁于兵乱。清顺治丙申至乾隆丁亥,

  • 钦定仪礼义疏

    四十八卷。清鄂尔泰等奉旨撰。1748年钦定《三礼义疏》第二部。此书诠释七例:“正义”、“辨正”、“通论”、“余论”、“存疑”、“存异”、“总论”,与《钦定周官义疏》同。分经文四十卷,冠以《纲领》、《释

  • 疫疹一得

    二卷。清余霖(生卒年不详)撰。余霖字师愚,桐城(今属安徽)人。少业儒,攻科举,屡试不第,遂攻医学。博览医书,长于治疗疫病。因父染时疫,为群医所误,乃发愤著书立说。见当时治疫所用不外伤寒之剂,因研读本草

  • 古诗源

    十四卷。清沈德潜(1673-1769)编选。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苏州市)人。乾隆四年(1739)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后以年老辞归,在籍食俸。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等。沈德潜工诗,是清代著名

  • 左传说

    三十卷,卷首一卷。清王系撰。系字世甫,号雌黑居士,榆(今陕西榆林)人。由进士出守山东昌乐县,与监司不和,请改教职,得大同府教授。此书是作者掌教大同时,以《左传》课诸生,亲自写定而成。据他的自传,称历时

  • 左州志

    二卷,清李铨纂修。李铨,奉天铁岭(今辽宁省)人。康熙间任左州知州。明成化间始改流官,始立学校,文化渐开。明崇祯十三年(1640)州牧李之清《左州志序》,又梁方图‘序’,其书洇没无存。此编为知州李铨纂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