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卷。清程崇信撰。程崇信字戟传,是湘潭王闿运的弟子。王闿运著有《诗补笺》一书,程崇信依据《春秋》解释《诗经》,并信据《公羊传》和穀梁传》来修正《左传》的谬误,以此作为《诗补笺》一书的补充。然而,正如
十四卷。明李世熊(1602-1686)撰。世熊,字元仲,号愧庵,又号寒支道人,福建宁化人,明末遗民。天启元年(1621年)进士,隆武时授翰林博士不就。入清后,屡征不出。曾著有《钱神志》、《史感》、《物
一卷。清孙子昶(生卒年不详)撰。子昶号主一,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康熙十八年进士,官垣曲县知县。该书取朱熹之解,分配周敦颐之图,列为十章。分裂太极图原图,各系于下。又分解周敦颐原说,亦分为十章,加
三卷。宋刘荀撰。其生卒年不详。刘荀东平(今属山东)人。书中称先文肃公,孝宗时尝知盱眙军。是书,为刘荀的讲学语录,大旨谓致力当求其本。故举出其中最重要的二十三条,各为标目,并加阐明,所论不尽者,又自为之
十五卷。孔炘撰。孔炘字去非,号南城,江西人。此书十五卷共分五十四类,附以《孔孟年谱》。从来有关四书典制的类书,大都拾取陈言,聊供时文引用,而未能考证详明,条分缕析。只有周章成《五经类编》较称善本,但其
一卷。辑佚书,唐阴弘道撰,清马国翰辑,载于《玉函山房辑佚书》中。阴弘道,新旧《唐书》皆无传。《唐书·艺文志》载阴弘道《周易新论传疏》十卷,注云弘或作洪。《崇文总目》云:洪道世其父颢之业,杂采子夏、孟喜
一卷。明苏伯衡(生卒年不详)撰。苏伯衡字平仲,金华(今属浙江省)人。本宋苏辙之后裔,因苏辙之子苏迟守婺州,而举家迁往婺州。苏伯衡博洽群籍,精于古文辞。元末贡于乡,洪武初征入礼贤馆,后为国子监学正,以荐
四卷。清胡泉(生卒年不详)辑。胡泉,经学家,字白水,江苏高邮(今江苏高邮县境)人。这本书是胡泉根据王阳明《传习录语录》辑出的,按五经四书次序,分为四卷。计《易》十六则、《书》七则、《诗》二则、《春秋》
①一卷。汉汜胜之(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马国翰从《齐民要术》、《文选注》、《艺文类聚》、《太平御览》中辑录引文,缀而成书。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②一卷。清宋葆淳(生卒年不详)撰。宋葆淳,字帅初
四卷。清韩浚编辑。韩浚字次山,安徽新安人。是书《大学》一卷,《中庸》三卷,大旨宗朱注,章有全旨,节有节旨,又逐句作解,以浅语说理并注重虚字及神气。解《中庸》尤晓畅。是书见解不尽主四大支之说,而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