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己畦诗集

己畦诗集

十卷。《残余》一卷。清叶燮(1627-1703)撰。叶燮字星期,号己畦。江苏吴江人。因晚年隐居横山,学者称横山先生。康熙九年(1670)进士,十四年(1675)官宝应知县。不久因“伉直不附上官意”,被借故落职。此后绝迹仕途,卓然孤立,不以时势为转移。曾纵游海内名山大川,寓佛寺中诵经著述,教授生徒。叶燮一生成就主要在诗论。有《原诗》四卷,分为内外两篇。内篇为诗歌理论,论述“数千年诗之正变、盛衰之所以然。”外篇为诗歌评论,主要论工拙美恶。这是叶燮的主要贡献。其诗文创作,熔铸古今,在清初自成一家。其文一方面继承了“文以载道”说,另一方面又能因时适世,巧加变化。或直抒胸臆,顿挫激昂;或议论风发,语言雄辩;或随意挥洒,流转自如。时人称之为“文章巨手”。其中以《留侯论》、《范增论》、《诸葛孔明论》诸篇较著名。其诗宗韩杜,气象高浑,造语成熟老练,颇见境界。其著作除《原诗》外,还有《诗集残余》一卷、《己畦文集》二十二卷、《汪文摘谬》一卷、《江南星野辩》一卷。此集张玉书序,称“其诗铺陈排比,顿挫激昂,类少陵;诘屈离奇,陈言刊落,类昌黎;吐纳动盈,浑涵光茫,类眉山。洵燮诗之定评。至其性伉直,知宝应县,卓著循声。其时县苦兵差,作诗讽喻。其残余稿中诸作,犹可想见其爱民之心,是固足以传。何况其主持东南坛坫几三十年,门下弟子如沈德潜,文章沆瀣,流风所被,逾百年而不衰。燮与士祯虽异趣,而士祯固未尝不引为同调。要其著作,意必钩元,语必独造,宁不谐俗,不肯随俗,于诸名家中,能拔戟自成一家者。康熙二十三年(1684)曾有刊本,岁久残失。至乾隆十六年(1751),其曾孙昭九,玄孙叔暮,访求原本,重为补刻,即此本。当时本与文集合刊,有乾隆十六年(1751)二弃草堂刊本。

猜你喜欢

  • 寒村集

    ① 四卷。明苏志皋(约1545前后在世)撰。苏志皋字德明,后号寒村,河北固安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一年(1532)进士,官副都御史。著有《寒村集》。是集凡四卷。诗二卷、杂文二卷。据汪来后序称“尚有巡抚

  • 汇刻书目

    ①(又称《汇刻书目初编》) 十卷。清顾修辑。顾修,字仲欧,浙江石门人,目录学家。平生酷爱读书,手不释卷,且有信手摘录的习惯。根据这些摘录,编纂了我国第一部丛书目录——《汇刻书目》。首刊于嘉庆四年(17

  • 南省公余录

    八卷。清梁章钜撰。梁章钜(1775-849),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进士,道光时官至署理两江总督。本书是他任礼部员外郎(道光元年至二年,即1821-1822)以后所作。按梁章钜的

  • 水云楼词

    二卷。续一卷。清蒋春霖(1818——1868)撰。蒋春霖,字鹿潭,江苏江阴人,早弃举业,曾任两淮富安场盐大使等小盐官。年少时,曾专意工诗,中年时又弃而工词。其词多婉约,与纳兰容若、项鸿祚并称“三鼎足”

  • 六书千文统要

    二卷。清胡正言(约1584-1674)撰。正言字曰从,广东海阳(今潮安)人。仕明,官武英殿中书舍人。是书卷首有序,不著撰人姓名。次录周兴嗣《千文》原文。次列李如真《篆法偏旁正讹歌》,以篆隶相间书之。次

  • 风雅蒙求

    一卷。清阮葵生撰。葵生字实诚,一字安甫,号痦山(一作吾山),江苏山阳人。乾隆进士,官至刑部侍郎。工诗文掌故,所著尚有《茶余客话》、《七录斋集》。《风雅蒙求》初未刊布,光绪中,山阳邱氏始为刊行。是书首列

  • 天山自叙年谱

    一卷。明郑鄤(1594-1639)自编。郑鄤字谦止,号峑阳子,江苏武进人。天启二年(1622年)进士,选庶吉士。崇祯十二年(1639年),因被诬以杖母不孝,被磔于市。郑氏工诗能文,著有《峑阳集》。此谱

  • 缙云县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汤成烈修,尹希伊、徐伟纂。汤成烈,道光年间任缙云县候补知县。此志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全书十八卷,首一卷,卷首为图。舆地志,目为沿革、疆域、坊署、乡都、山川。营建志,目为公

  • 尺牍隽言

    十二卷。明陈臣忠(约1619前后在世)编。陈臣忠字景周,福建莆田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官至南京刑部郎中。此书摘录古人书牍,自周、秦迄于宋、元。有所点评,并以朱墨版刊行。《四库全

  • 求野录

    一卷。原题客溪樵隐编,即明邓凯(详见《也是录》)撰。《求野录》记永历覆亡时事,自永历十二年(1658年)起,迄于康熙元年(1662年)永历帝被俘于昆明遇害止。首述孙可望、李定国、白文选等人事,既而述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