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广弘明集

广弘明集

三十卷。唐代僧人道宣(596-667)撰。道宣是法名,其俗姓钱。原籍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人,另有人认为他是丹徒(今属江苏)人,或长城(治所在今浙江省长兴)人。曾为长安西明寺上座,参与玄奘译场,负责文字工作。道宣自10岁出家于长安日严寺,11岁在本寺落发为僧。大体上30岁以前广学弘法,30岁以后是从事各项著述活动。其一生主要事迹有二,一是,对《四分律》的开宗弘化,使他成为中国佛教律宗三派之一的南山律宗创始人。因其常居终南山研究、弘化戒律,故有“南山律师”之称。二是,从事佛教文史著述,使他赢得了佛教史学家之称。道宣机敏聪慧,学识渊博,著述很多。据其著《大唐内典录》卷十记载:“终南山沙门释道宣撰传录等合一百余卷”。另据《宋高僧传》卷十四载,其著作共有220余卷。在戒律方面主要著述有:《四分律删繁补阙行事钞》三卷。《四分律拾毗尼义钞》三卷。《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疏》二卷。《四分律含注戒本疏》三卷。《比丘尼钞》三卷。在佛教文史方面主要著述除《广弘明集》三十卷外,还有《续高僧传》三十卷。《释迦方志》二卷。《佛化东渐图赞》一卷(已佚)。《集古今佛道论衡》四卷。《大唐内典录》十卷。《集神州三宝感通录》(一名《东夏三宝感通记》)三卷。《释迦氏谱》(一名《释迦略谱》)一卷。《圣迹现在图赞》一卷(今佚)。《后集续高僧传》十卷(今佚)。《法门文记》若干卷等。其中《续高僧传》、《释迦方志》、《集古今佛道论衡》、《大唐内典录》和广弘明集》等,均为佛教文史上的重要著作。说他“外博九流,内精三学,戒香芬洁,定水澄奇,存护法城,著述无辍”(《开元释教录》卷八),恰如其分。道宣自21岁起就受业于“钞疏山积,学徒云涌”的新兴律学大师智首门下,听其讲《四分律》四十遍。从而,奠定了道宣一生的律学基础。道宣还从师于兼弘《地论》和《四分》的灵裕,在关中弘阐《四分律》的洪遵。此外,道宣还经常跋涉山川到外地广泛参学,所以他自称“居无常师”。道宣《广弘明集》又写作《广宏明集》,本为南朝梁僧祐《弘明集》的续编。但因体例稍异,故称“广”而不称“续”。其《广弘明集》收载了自南北朝至唐代130余人的书文、序疏、诗赋、诏敕、铭等。主要内容是记述了佛教传入互唐初历朝历代的兴衰存废,佛道之间的矛盾与斗争,关于佛教义理的讨论等内容。该书在体例上分为十篇:一归正,二辩惑,三佛德,四法义,五僧行,六慈济,七戒功,八启福,九悔罪,十统归。在每篇前各置序文一篇,以统本篇。在学术上,该书排斥道教与《弘明集》相同。“叙道家者潜删其灵迹”。该书的优点是“其书采拾浩博,卷帙倍于僧祐”,使“坠简遗文,往往而在”。如“阮孝绪七录序文及其门目部分,儒家久已失传。隋志仅存其说,而此书第三卷内乃载其大纲,尚可推寻崖略”。其缺点在于,不免在论述上存在门户之见,存在片面性。现见载版本有:明吴勉学刻本,明万历十四年丙戌汪道昆刻本,二是嘉兴方册藏本四十卷。《四部丛刊》影印本,民国六年常州天宁寺重刻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尚书解义

    一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通论》)撰。此书诠释《尚书》,仅及《尧典》、《舜典》、《大禹谟》、《皋陶谟》、《益稷》、《禹贡》、《洪范》七篇,似为未竟之作。此书说解重在义理与考据,于文字训诂则不作烦琐求证

  • 宣和画谱

    二十卷。不著撰人名字。“宣和”乃宋徽宗赵佶在位后七年的年号,从1119-1125年间,盖时人奉敕所撰。《宣和画谱》记宋徽宗时内府所藏诸画,始自魏晋,所载共二百三十人,计六千三百九十六轴。分为十门,随其

  • 礼记精义

    六卷。清黄淦(生卒年不详)撰。黄淦,浙江钱塘(今钱塘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举人。一生致力于学问,尤通经学,著《周易精义》四卷首一卷,《书经精义》四卷首一卷末一卷,《诗经精义》四卷首一卷末一卷

  • 秘阁元龟政要

    十六卷。明佚名撰。书中所记皆明太祖事。但起于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张士诚取常熟,终于洪武二十八年(1395),首尾皆不完整,盖前后各失一册。今本卷第又经传写者改题。书内容大致与太祖实录相出入,亦

  • 字统

    一卷。北魏杨承统(其生平不详)撰。《隋书·经籍志》载杨氏《字统》二十一卷,《唐书·艺文志》则谓二十卷,可见唐代已有亡佚。清代黄奭《汉学堂丛书》、任大椿《小学钩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顾震福《小

  • 读吕氏春秋札记

    二卷。清陶鸿庆(1859-1918)撰。此为鸿庆《读诸子札记》之第四种。毕沅校正《吕览》,阙陷颇多。鸿庆校正,参考了前人的成就。除毕沅所引诸书外,还有王念孙《读书杂志》及俞樾《诸子平议》二书,共校订二

  • 南浦秋波录

    三卷。清张际亮(详见《金台残泪记》)撰。该书为笔记体,记福州歌妓及演艺等事。卷一为“纪由”,叙述闽中乐妓的发展历史,上溯至唐代中叶,止于清道光年间,粗略描绘出了闽中戏曲业的演变情况。卷二为“纪人”,分

  • 知非斋易注

    三卷。清陈懋侯撰。作者著《周易明报》后,考虑到书中经注过简,人或不解其意。又恐读者误认为“明报”为佛家因果之说,故再著此书加以详细说明。其体例一仍《周易明报》,于各卦爻之下仍逐句注“得”、“失”字,但

  • 群书摘草

    五卷。明王国宾(生卒年不详)编。王国宾,号养默,武进(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明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其作此书时,方监榷杭州北新关,未详其终于何官。此书仿庾仲容的《子沙》、马总的《意林》的体例,摘取

  • 无为集

    十五卷。宋杨杰(约1073前后在世)撰。杨杰,字次公,自号无为子,无为军(今安徽安庆)人。生卒年不详。嘉祐四年(1059)进士。元丰中,历官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后拜官两江提点刑狱。卒于官。杨杰与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