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庄屈合诂

庄屈合诂

清钱澄之(1612-1693)撰。钱澄之,初名秉镫,字饮光,号田间,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明末清初诗人、学者。万历时诸生,弱冠时以抵阉党闻名。崇祯时以明经贡京师,屡上书言时政得失。后游吴越间,被复社、几社名流引重,组云龙社,意在联络吴淞地区文人,继承东林党人遗风。与陈子龙等友善,又曾求教名学者黄道周。南明桂王时,官至知制诰,撰文指陈皆切时弊。桂林被清军攻占,一度削发为僧,名西顽。后归故里课耕自给,结庐先人墓旁,环庐皆田,故自号田间。著述颇多,有《田间易学》二卷、《田间诗学》十二卷、《庄屈合诂》、《所知录》、《田间诗集》二十八卷、《文集》三十卷,《藏山阁诗存·文存》等。《庄屈合诂》包话《庄子诂》、《屈子诂》,所以将庄、屈合诂,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说:“盖澄之丁明末造,发愤著书,以《离骚》寓其幽忧,而以《庄子》寓其解脱。不欲明言,托于翼经焉耳。”此书《屈子诂》部分又称《楚辞屈诂》。不分卷,有自引、自序、正文部分。其书体例是逐段训诂。每小段之后,先列旧说(旧说以引朱熹《楚辞集注》最多,他在自引中说:“故因朱子之《集注》更加详绎。”)再标出“诂曰”,以示为钱氏意见。《离骚》分段析诂之后,又有总诂。其学术价值在于:一、对《九歌》的篇数,某些诗作意,有新的见解。认为“《河伯》非楚所及,而《山鬼》涉于妖邪,皆不宜祀;屈原仍举其名,改为之词,而黜其祀,故无赞神之语,歌舞之事,则祀神之歌正得九章。此说虽属臆断,但言之有理,可备一说。在自引中说《九歌》“本南楚祀神之乐章,原从而改正之,虽其忠爱之思时有发见,而谓篇篇皆托兴以喻己志者,凿矣。”称《天问》“发抒其胸中所多不可解之愤懑,而必求其义对之,以解其所不解,岂非愚乎!”评说“《九章》之义,具于命题,按题以诂,大略可见,正不俟牵强穿凿以为之也。”这些见解平实而准确,并暗含对前说的辨驳,令人信服。二、在文义阐发上,顺理成章,具有新见。如《天问》:“阻穷西征,岩何越焉,”王逸《楚辞章句》曰:“言尧放鲧羽山,西行度越岑岩之险,因堕死也”。钱氏依《天问》上下文加以解释,以为上文有“永遇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句,故鲧无西行之事,也无越岩之举。钱氏还善于以史实证诗,疏通文义。如解《抽思》“数惟荪之多怒兮,伤余心之忧忧”。钱氏云:“《史记》称怒而疏原,又载其击秦失利,皆以怒而败,故知王之善怒也。”这些解释极为合理而可信。三、在词义注释上,也较平允通达。如解《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时云:“‘内美’以质言‘修能’以才言,‘重之’言既有其质,又有其才也”。较诸家之说,最为明彻。解《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道遥以相羊。”他说:“折若木以拂日,庶可从容以求索也。”既简明扼要,又切诗义。此书也有失误之处,主要表现在词语注解上。如《离骚》“岂其有他故兮,莫好修之害也”,结合上句芳草为萧艾的诗句,此句意几乎不解自明,钱氏却把“莫”解为“莫非”、“莫不”,说芳草变质,莫非是好修之故,显然颠倒了诗句本意。主要版本有:清康熙刊本《田间遗书》中《庄屈合诂》本。同治三年(1864)刊《饮光先生全书》本。

无卷数。清钱澄之(1512-1694)撰。钱澄之字饮光,号田间,安徽桐城人。明季诸生,隆武时授推官,永历三年(1649)改任庶吉士,次年授编修。曾一度削发为僧。以课耕著述终其身,自号田间老人。著有《所知录》三卷、《田间易学》十二卷、《田间诗学》十二卷、《田间集》十卷、《藏山阁诗存、文存》等。此书将《庄子》和《楚辞》二书合为一体,重新编辑而成,是一部杂编之作。取《庄子》中的止诂内篇,郭象作注一篇及诸家之说等内容。取《楚辞》一书中的朱熹集注为主,参以自己意见,详加解释,其全书宗旨以庄子继易说,以屈原继诗说,相互引证,并有所创新。《庄屈合诂》收入桐城钱饮光先生全书。有清同治二年(1863)桐城斟雉堂重刊本。

猜你喜欢

  • 旧业堂集

    十卷。明凌儒撰。凌儒字真卿,别号海楼。江苏泰州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历官永嘉令、御史,山西屯盐都御史。卒年八十。凌儒为官直言敢谏,又力主改革弊政。曾建言放宫人、远阉宦、免操军等

  • 文瑞楼藏书目录

    十二卷。清金檀编。金檀(约1660-1730),字星轺,以字行,桐乡(今浙江嘉兴地区)人,后迁居江苏吴门桃花坞,目录学家。自幼好书,犹嗜古籍,于书无不搜求。晚年藏书益多,建“文瑞楼”以贮之,编有《文瑞

  • 青神县志

    五十四卷,清郭世湜纂修。郭世湜,曾任青神县知县。青神县旧志,明毁于兵燹。乾隆二十九年县令王承爔始重修。嘉庆二十年(1815)县令孙旭龄奉令再修,将乾隆二十九年(1764)以后事迹,遵照条例,纂成五十四

  • 垛积演较

    一卷。清华蘅芳(详见《代数术》)撰。这是华蘅芳《积较术》中有限差分法的应用,使用“积较还原表”的第二种华氏数解元朱世杰《四元玉鉴》(1303)中的垛积问题,共列有“茭草形段”七题、“如象招数”五题、“

  • 修竹编

    一卷。明葛一龙(1566-1640?)撰。一龙,字震甫,江苏吴县人。官云南布政司理间,于崇祯庚辰(1640年)卒于家。一龙以诗闻名吴中,曾著有《尺木斋诗选》、《新诗索解》、《滇茶百韵》、《鹧鸪集》诸书

  • 诗经乐谱乐律正俗

    三十一卷。乾隆五十三年(1788)奉敕撰。《诗经乐谱》三十卷,乾隆命皇子暨乐部诸臣,据文义以定宫调,援古证今,亲加指示。而于永言之徵旨,御定为一字一音,合于大音希声之义。并遵《律吕正义》体例,分列八音

  • 公是先生弟子记

    四卷。北宋刘敞(1019-1068)撰。刘敞字原父,世称公是先生。临江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官至集贤院学士,判南京(今河南商丘)御史台。敞有《春秋传》已著录。是书题曰“弟子记”而文章风格古雅,与敞所注

  • 懒真子

    五卷。北宋马永卿撰。马永卿生平事迹,详见《元城语录》条。是书为其杂记之文,共分司马端明讲书、画像纪年、鱼袋、光武出于舂陵节侯之后、温公不受遗酒、柳氏家法、中国月建与印度不同、韩退之上书、胡人两马、驸马

  • 咫学读经记略

    一卷。清末杨澄鉴撰。澄鉴字伯衡,安徽省桐城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多能自立新说,阐述经意于文字训诂之夕下。如推阐张惠言《易》合《周礼》之义,根据《易》家来征《周礼》。谓《礼记·月令》本于《吕氏春

  • 金鑱秘论

    十二卷。旧本题梁溪流寓李药师撰,但不详其生平事迹。书中自序中称:唐朝李靖以三等法教士,故亦以三等法治病。此书分为十二门,皆为论医目之法,故曰“金鑱”,为取佛书金鑱刮眼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