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归愚诗文全集

归愚诗文全集

六十七卷。清沈德潜(1673-1769)撰。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长洲(江苏苏州)人。乾隆元年(1736)膺举博学鸿词。乾隆三年(1738)举人。次年成进士,时已六十七岁。此后则以诗受知于乾隆皇帝,几年之间从翰林院编修一直仕至礼部侍郎,赠礼部尚书及太子太傅衔致仕,卒后又加赠太子太师,赐祭葬,谥文悫。沈德潜是清代初期至中叶过渡时期的著名诗论家和诗人。他为王士祯的再传弟子,叶燮的学生,但诗学观点却与二人都不相同。他论诗倡导“格调”说,专门标举唐诗的“体格声调”,认为后世“不能竟越三唐之格”(《说诗晬语》)。这种理论,实质上是明七子“诗必盛唐”说的翻版。这种复古模仿,在清代诗歌发展道路上形成了一股倒退的逆流,起着消极作用。在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他特别强调“和性情,厚人伦,医政治”的社会功用,极力宣扬“温柔敦厚”的传统“诗教”,要求诗歌创作“一归于和平中正”(《重订唐诗别裁集序》)。这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显然对维护和加强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有利。总之,沈德潜的诗歌理论,其消极方面、保守面较为明显。正如文廷式所说:“本朝诗学,沈归愚坏之。”(《琴风余谭》)沈德潜在当时的诗坛上影响很大。他曾结举过“城南诗社”和“北郭诗社”,还带出了许多学生,比较著名的有王鸣盛、王昶、钱大昕等七人,时称“吴中七子”。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沈德潜未得官位以前,曾自编订其诗,为《竹啸轩诗钞》十八卷,刊于雍正二年(1724)。是编凡《年谱》一卷、《文钞》二十卷、《文钞余集》六卷、《诗钞》二十卷、《诗钞余集》七卷、《浙江通志图说》一卷、《矢音集》四卷、《归田集》一卷、《黄山游草》一卷、《台山游草》一卷、《南巡诗》一卷、《八十寿言》一卷、《九十寿言》一卷、《说诗晬语》二卷,共为六十七卷。则走心士途以后,并前刻诗钞重编,陆续刊刻。初本各自为集,迨刻全后,汇为是集印行。沈德潜仕途得意较晚,而特受皇帝恩宠。乾隆四巡江南,每一銮接,必加一官,赐一诗,至四十余首。其他调和往来,中使扁项相望,不可枚数。其诗创作也和明七子一样,古诗摹汉魏,近体法盛唐,大抵“有规矩法度而少真气”,“袭盛唐之面目”而“绝无出奇生新,略加变化处”(朱庭珍《筱园诗话》)。在内容方面,其诗歌大量歌功颂德,点缀“盛世”,颇不足取。也有一部分作品描写自然灾害,反映民生疾苦,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暴露统治阶级内部的黑暗和罪恶,虽然其宗旨在于“以微言通讽谕”(《施觉庵考功诗序》),但客观上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该集有乾隆间家刻本。

猜你喜欢

  • 九峰精舍自课文

    二卷。清王棻(1829-1899)撰。王棻字子庄,号耘轩,浙江省黄岩县人,同治六年(1867)举人。历主九峰精舍及清献、文达诸书院讲席,光绪二十四年(1898)赏加内阁中书衔。王棻论学不立门户,为文朴

  • 澹思子

    一卷。明王世懋(详见《经子臆解》条)撰。是篇乃是王世懋讲学之书。认为孟子之所以不及孔子,是因为其“性善”之说。此书亦收入《王奉常杂著》(明万历十三年(1585)刊本)之中。

  • 起起穀梁废疾

    一卷。清廖平撰。该书是他所撰《穀梁春秋外编》中的一种。按:东汉今文经学家何休撰《穀梁废疾》,排斥《穀梁传》;古文经学家郑玄撰《起废疾》驳斥何休。廖平撰《起起废疾》,对何休、郑玄二人的观点加以折衷。他认

  • 尚书埤传

    十七卷。清朱鹤龄(1606-1683)撰。鹤龄字长孺,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清代经学家。明末诸生,明亡弃去。与顾炎武友善,长于笺疏之学。所著除《尚书埤传》之外,尚有《毛诗通义》、《禹贡长笺》、《读左日抄

  • 春秋左传类编

    六卷。宋吕祖谦(详见《易说》条)撰。是书《宋史·艺文志》经部《春秋》类著录为六卷,《直斋书录解题》、《中兴馆阁书目》均同。全书分为十九类:周、齐、晋、楚、吴越、夷狄、附庸、诸侯制度、风俗、礼、氏族、官

  • 顺治十八年诸王百官誓师录

    是书记录了顺治十八年(1061)正月十四日诸王贝勒以下满汉文武百官的誓词。书中此事原委的叙述和所录誓词,均以满汉二种文字缮写,并装潢成卷,藏之册府,是关于此事的原始记录。其中所载与《东华录》有不合之处

  • 御制避暑山庄记并三十六景诗词

    二卷。清圣祖仁皇帝御纂。康熙五十年(1711)成书。康熙四十二年(1703),肇建避暑山庄,为时巡展观,临朝听政之所。其位处热河承德东北,周迥16余里,具胜景36处。五十年六月,圣祖自制山庄避暑记一章

  • 渐学庐丛书

    第一集十五种,七十五卷。清胡祥编。胡祥生平事迹不详。此丛书收录清代讲述边疆历史地理的著作,书前无序言,目录、编次混乱。书中所收如吴桭辰《宁古塔纪略》、沈垚《西游记金山以东释》等著作,已见于《昭代丛书》

  • 风雨楼丛书

    残存二十二种,一百三十五卷。清邓实(详见《古学汇刊》)编。清建国之初,为巩固其统治,大兴文字狱,以致明末清初的许多学者著作遭禁毁,直至民国初年,这些著作才开始流传于世。《风雨楼丛书》所收多为晚明野史遭

  • 春秋三传比

    二卷。清李调元(详见《易古文》)撰。该书前有作者自序,认为说《春秋》者以《左传》为证,参考《公羊传》、《穀梁传》;《春秋》因事以属词,缘词以命例,事同则词同,词同则命例宜无不同,但《春秋》经中却往往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