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归朴龛丛稿

归朴龛丛稿

十二卷。清彭蕴章(1792-1862)撰。彭蕴章,字咏义,一字琮达,江苏长洲(今苏州)人。道光十五年进士。历任工部侍郎等职。咸丰元年(1851),任军机大臣上行走。四年,升工部尚书。曾协同军机大臣祁隽藻与桂良、花沙纳、肃顺等采取增收厘金、发行官钞、改铸铜钱、扩大捐资及漕米海运等办法,以解决财政困难和筹集镇压太平天国的军费。后任文渊阁大学士、国史馆总裁。咸丰十年,因推荐的何桂清兵败治罪,他受牵涉而失去军机大臣上行走之官职。次年复起用,署兵部尚书,后乞归。卒谥文敬。著有《读书记》、《松风阁诗钞》、《涧东间》等。本书卷一为赋,共辑十六首;卷二为颂、赞、箴、铭,共辑四十一篇;卷三为论辨,辑八篇;卷四为解、说、策,辑十篇;卷五为碑记,辑二十二篇;卷六为序,辑二十八篇;卷七为札记、杂文,辑七篇;卷八为墓志、墓表、哀词、诔,辑十四篇;卷九为行述状、传、祭文、寿文,辑十八篇;卷十为杂著、书后,辑二十九篇;卷十一为评、跋,辑四十五篇;卷十二为奏、启、札、告示、条约,辑十七篇。此书前有道光二十八年夏福州林春溥为其作序,后有同年六月作者表侄江堤为其书作跋。跋曰:“先生幼功词赋,熟于汉唐名作,故其文奇偶相生,华实并茂,用以发抒心得不绘镂,绩以为工也。其治经不改训诂,而得其说论易自九师以下,原原本本旁见侧出。……先生每有所作,下笔千言若书,有触而发,逢原之下,自协规矩。”此丛稿今有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刻本,清同治七年(1868)刻本(此版本又名《彭文敬公全集》)行世。

猜你喜欢

  • 俗砭

    一卷。清方象瑛(详见《艮堂十戒》)撰。此书杂记封建礼教,仁义道德。有清宣统至民国间上海国学扶轮社排印《古今说部丛书》本,《清史稿艺文志补编》本

  • 周易臆解

    六卷。清杨以迥撰。此书上下经各分上下,共四卷。又有图说上、图说下。其解说只限于上下经,不涉及“十翼”。一般经文后先列朱子《本义》之说,后杂录诸家解说,最后为作者自己的案语。其说如认为“周易”之“周”字

  • 石船居剩稿

    四种,十四卷。清李超琼撰。李超琼字惕夫,合江(今属四川省)人,生卒年不详。幼年读书成都,二十九岁从军辽左,随陈海珊观察,行巡辽阳、海城,入凤凰城。在辽八年,辅佐陈海珊办理边务。后官江苏等县知县。四种为

  • 姚东泉文集

    八卷。明姚镆(1465-1538)撰。姚镆,字英之(一作字东泉),号东泉,慈溪(今浙江慈溪县)人。明弘治六年(1493)进士,累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延绥。嘉靖中进左都御史,起为兵部尚书,总制三边。著有《

  • 仇池笔记

    二卷。北宋苏轼撰。苏轼生平事迹详见《东坡易传》。此书亦为读书笔记及所见所闻之记录,是《东坡志林》姊妹篇,体裁、宗旨皆相同。《四库全书总目》疑其书为“好事者集其杂帖为之,未必出轼之手著。如下卷杜甫诗一条

  • 陆氏经典异文辞

    六卷。经典异文补六卷。沈淑(1698-1730)辑。沈淑字季和、立夫、颐斋,江苏常熟人,清经学家。雍正癸卯进士,终生笃志经学。其著作有:《周官翼疏》三十卷、《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二卷、《春秋经玩》四卷

  • 忠贞录

    三卷,附录一卷。明李维樾(生卒不详)、林增志(生卒不详)合撰。李维樾,字荫昌,林增志,字可任,二人皆吉州安福(今属江西省)人。生平事迹不详。《忠贞录》为记其同里卓敬事而编。卓敬,字惟恭,瑞安(今浙江省

  • 西汉文纪

    二十四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明冯惟讷曾辑陈、隋以前之诗以成《古诗纪》一百五十六卷;梅鼎祚仿其意而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一。此编则一以《史记》、《汉书》为

  • 炳烛编

    四卷。清李赓芸(1754-1827)撰。李赓芸字生甫,嘉定(今上海市嘉定)人。慕许慎之学,自署许斋。乾隆进士。知浙江孝、丰等县,嘉庆间累官福建布政使。李赓芸淹贯经史,通六艺,精三礼,著有《稻香吟馆诗文

  • 宽甸县志略

    二卷。民国程廷恒纂修。程廷恒,详见民国《呼伦贝尔志略》。《宽甸县志略》民国四年(1915)九月奉天文和兴石印本。全书二卷,分二十二目,为:建置略,兵制略,古迹略,人物略,风俗略、经纬方里表、疆域表、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