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历史百科>四库百科>徂徕石先生文集

徂徕石先生文集

二十卷。末一卷。宋石介(1005-1045)撰。石介字守道,一字公操,号徂徕先生,兖州奉苻(今山东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太子中允。官至山东郓城观察推官、南京留守推官。好学深思,身居要职,识高而心静,惩恶扬善。同时,与范仲淹、富弼、韩琦执政。著有《徂徕石先生文集》、《唐鉴》、《警戒奸臣》等。此集为石介平生著作合集。因其尝讲学于家乡徂徕山下,人称徂徕先生,故以名集。共二十卷计有颂十篇、诗一百三十四首、杂著四十篇、论十二篇、书四十篇、序八篇、记十一篇、启五篇、表一篇、文四篇。另有附录四则:之一收佚文八篇;之二收作者志传四篇;之三收作品序跋二十二篇、祠记九篇;之四辑录作者生平事迹及后人评论。石介是宋代理学的先驱,主张文章为儒家道统服务,推崇王权,排斥佛、老,反对骈文。其在古文创作上成绩不大。此集为作者手编,约成书于庆历三年(1043),宋代就有刻本。清代流传的宋本有:平津馆藏本、渔洋书库藏本、潍县张次陶藏本,光绪十年(1884)刻本。目前最为完善的本子是康熙五十五年(1716)燕山石键的校刻本。今人陈植锷点校的《徂徕石先生文集》根据张次陶藏明人影宋钞《新雕徂徕石先生全集》,又参看清代其它通行版本,整理点校于198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猜你喜欢

  • 驳四书改错

    二十一卷。清戴大昌(详见《四书问答》)撰。是书前有白熔序及自序,自序谓毛氏非以阐书义为心,而以攻朱注为事。凡于朱子用注疏为是,其或旁采汉书诸儒及宋人说者,则并訾其原说之失。朱注依用《仪礼》者,则谓《仪

  • 禹贡正解

    不分卷。清朱镇撰。朱镇字生白,江苏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此书共参考了三十多种书,朱镇对于有异说的问题,只审定其中一说,以便节约篇幅,便于初学者阅读,但这种择定方式颇为不易。朱镇在“凡例”中说:“篇

  • 甘水仙源录

    十卷。元李道谦(详见《终南山祖庭仙真内传》)编撰。《甘水仙源录》,又称《甘泉仙源录》。世人尊老子者言清净、崇佛陀者言寂灭、尚神仙者言养生术;汉张鲁统领道教,虽尊老子为祖师而又教人以符录祈祷之事,四者各

  • 顾子新言

    一卷。吴顾谭撰。其生卒年不详。清马国翰辑。顾谭字子默,吴郡吴人,官至太常平尚书事。其事迹具载于《吴志》本传。《意林》谓谭字默造,误也。本传云:“著《新言》二十篇。”《隋书·经籍志》、《唐书·经籍志》并

  • 本经逢原

    四卷。清张璐(详见《张氏医通》)撰。张氏认为《神农本草经》虽为我国较早的药物学专书,但所载药物并不多,且有些在临床中并非常用,有的已失传,故以《神农本草经》为基础,广引众说,加以发明,兼及诸家治法,编

  • 求野录

    一卷。原题客溪樵隐编,即明邓凯(详见《也是录》)撰。《求野录》记永历覆亡时事,自永历十二年(1658年)起,迄于康熙元年(1662年)永历帝被俘于昆明遇害止。首述孙可望、李定国、白文选等人事,既而述永

  • 礼记恒解

    四十九卷。清刘沅(1768——1855)撰。沅,字止唐,号槐轩,四川双流(今四川双流县)人。著有《易经·书经·周官·仪礼·礼记·春秋恒解》、《史存》、《明良志略》、《槐轩杂著》等二十余种,合称《槐轩全

  • 清晖馆集

    二卷。明谢廷谅(生平见《薄游草》条)撰。谢廷谅著有《千金堤心志》,已著录。此集上卷为诗,下卷为文。前有万历十六年(1588年)陈文烛序,称其学问日富,变化无穷,与胡应麟并称。其作虽工丽,但边幅太狭,犹

  • 马经通玄方论

    见《司牧马经痊骥通元论》。

  • 史尚书行述

    一卷。附一卷。清史丙荣等撰。丙荣字桂材,江苏江都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进士,官至亳州知州。此书记其父史致俨事迹。致俨字容庄,号望之,嘉庆四年(1799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书中所述大率赞誉致俨